第05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街边游园“知”“趣”并行
千玺广场愈夜愈美丽
争做文明郑州人 小志愿者在行动
在这里手术“无痛”还能快速康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这里手术“无痛”还能快速康复
——郑州市中心医院快速恢复外科迈入“高铁时代”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一位101岁的老人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不仅成功战胜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第二天还能自己下床活动,精神头也挺好。

这得益于一种新的外科治疗模式——快速恢复外科所带来的欣喜变化。2018年11月23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快速恢复病区成立,让该院快速恢复外科迈上了“高铁时代”。这一创举,不仅痛苦小、风险低、疗程短、花费少,还颠覆了传统手术不少禁忌,让外科手术“今日住院、明日出院”从理想变成现实,大大提升了患者就医的新体验和愉悦指数。

“当101岁的姥姥摔了一跤”

下面的这个动人故事,是一位患者家属写的关于她姥姥就医的真实经历。

我姥姥今年101岁了,上周日正准备出门遛弯儿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听说姥姥摔跤了,我们吓得赶紧回家,送姥姥去医院。

到达郑州市中心医院时,距姥姥摔跤已经2个小时,等拿到X光片,全家都傻眼了——“左股骨颈骨折”。

几年前,我同事爷爷摔伤,但由于老爷子不愿手术,在家养了一年多人就没了,听说这病还有一个恐怖名字,叫“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由于姥姥年纪太大,医院立即组织骨科、麻醉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会诊结果是可以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老人只有进行手术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恢复效果。”骨科一病区大夫程亚栋把姥姥的病情、手术方案、风险等解释得很详细,特别是麻醉方案,我们都没想到,姥姥只用麻醉左下肢,真是“指哪打哪”。

入院24小时,姥姥被推进了手术室,骨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杨锴、主治医师程亚栋的手术小组手术只用了40分钟。

手术结束后,姥姥转入ICU病房观察,6小时后恢复饮食,第二天转回骨科一病区,不仅能自己下床活动,精神头也很好,逢人就夸这里的医生技术高,服务态度好!

像101岁姥姥这样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还能快速康复的动人故事,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一切源于该院快速恢复外科的发展,源于打通了术后恢复“高速路”。

ERAS打通外科手术康复“高速路”

什么是快速恢复外科?这不是一个新的科室,而是一种全新康复理念。

郑州市中心医院大外科、肝胆胰外科主任李学民,是接触快速恢复理念较早的一批人。

他介绍,所谓快速恢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理念,简称ERA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以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ERAS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心理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健康,而这一路径贯穿住院前、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后的完整治疗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ERAS,外科的‘高速公路’;ERAS,让外科手术走向‘高铁时代’。”一位外科专家曾这样比喻说,“如果将普通的手术治疗比作乡间公路,时速80公里就已经很快了,甚至险象环生,但ERAS不一样,它如同外科的高速公路,即使时速达到100公里,也会觉得很轻松。”

“真的很神奇,感觉跟没有手术一样。”“手术一点儿都不疼,两个小时后我就可以下床走路了。”……采访中,提起ERAS,不少病人连连赞叹称奇。

郑州市中心医院院长连鸿凯说,相比传统治疗,ERAS不仅创伤小、疗程短、花费少,还颠覆了以前的不少手术禁忌。比如,以前手术前10小时要禁食禁水,术后通气才能进食,术后需卧床静养等,而现在术前2小时可以喝糖水,术后麻醉苏醒即可进水或少量流质饮食。

ERAS病区提升就医新体验

这是哪儿?温馨中透着典雅,恬静中透着质感!明明来的是医院,怎么这么像高级酒店?这是不少患者走进ERAS病区的第一印象。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绿色通道、医护全程陪检、专人专病订餐、宾馆式服务等。” 该院大外科护士长申幸伟说,“你没想到的这里也有,详细的出入院流程、住院患者陪检流程,全程、全面、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等。”

“ERAS,让我成为医院里闪耀的VIP。”患者李先生入院时肛周疼痛难忍需要手术,但因家人一时过不来,不曾想在这里享受到了贵宾的礼遇。

李先生激动地说:“术前有责任护士全程陪同检查,有医生和护士耐心讲解,帮助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术后有专门护士照顾,主管医生每日几次来检查伤口,主任每天早晚两次查房。”

其实,作为国家日间手术试点单位,去年4月该院成立了日间手术管理(服务)中心,筛选39个病区设立专用病房,初步形成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以及一站式服务模式,这为ERAS理念践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医学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手术伤口越来越小,住院恢复时间越来越短,日间手术更是颠覆了人们对手术的认知,‘今天手术,明天出院’已变成现实。”连鸿凯说,为了更好提升患者就医新体验,2018年11月23日,该院成立了ERAS病区。

“ERAS病区是一个围绕保障病人医疗安全、减轻病人心理和生理创伤应激、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并回归社会的系统工程。”连鸿凯表示,这是该院又一项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让患者在这里能更快速地恢复,从而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升患者的就医新体验和愉悦指数。

多学科协作打造ERAS“高铁时代”

ERAS不是外科医生“单打独斗”,需要麻醉、护理、心理等多学科协作,需要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团队的配合和全流程优化,才能让患者感受到像高铁一样安全舒适的新体验。

手术质量是ERAS的关键,核心在于精准、微创、损伤控制理念下,减小创伤应激,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等。

胰腺炎患者小周,住院两个月出现胰腺周围坏死物的感染等慢性衰竭症状。6月26日转入ERAS胰腺炎病区。经过腹腔引流等综合治疗,一周后小周各项指标逐渐好转,甚至能下床走动。

李学民说:“胰腺炎ERAS病区的成立,让患者体验更好的有针对性的专病专治,不用在科室之间来回转,而是‘专家围着病人转’,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大大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也降低患者的费用。”

手术最难熬的是什么?经历过手术的人会说,那是麻醉过后“连呼吸都会疼”的痛苦。减少疼痛则是ERAS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过去,医生给术后患者做腿部运动,患者能疼得喊出来,整个楼层都听得见,现在则很少有了。”该院麻醉科主任储勤军说,推行ERAS理念,注重患者的感受,对患者进行全程疼痛管理,不仅要管麻醉室的事,还要到病房看病人睡得好不好、疼不疼。

“以前躺在床上,插管多,患者是不容易下床的,现在及早地拔除胃管等导管,采用多模式镇痛,就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锻炼,这样对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恢复,对心肺防止静脉血栓也有所帮助。”储勤军说,全程多模式镇痛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抵触心理,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三分手术、七分护理。对于ERAS来说,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ERAS病区,墙壁上有术后疼痛评分介绍,地面上有鼓励患者活动距离标识等,这些都是精细化护理的细节体现。

申幸伟经历了上万例手术,对于ERAS理念深有体会。她说,传统的健康宣教,护士只需告知手术相关知识。如今,术前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疼痛强度、焦虑抑郁等,根据患者术前不同身体状态及评分值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说是从入院到出院,每一天都精确到1度、1ml精确护理,进而减缓患者内心焦虑与不安,降低心理应激。

“让我们的双手变成前进的手、创新的手,体现中心医院技术的手。” 连鸿凯表示,ERAS是医院力推的新理念,也是新起点、新考验,今后将在全院外科系统内稳步推进ERAS理念,加速技术创新,以更优质的外科水平服务患者,努力实现医院、医生、患者及家属等多方共赢。

沈四新 封 宁 陈亚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