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上一版3
以人为本 持续推进序化洁化绿化亮化
岸青水绿 飞鸟轻舞
厉害了!空中监督员
三十九年坚守环卫一线
市直机关组织文明 交通志愿服务培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小时搜索6.7平方公里发现78处楼顶问题
厉害了!空中监督员
无人机巡查楼顶卫生

本报记者 王 翠 文/图

一个城市的有机更新,从“微改变”开始,一丁点儿的尝试,会演变出“蝴蝶效应”,市民生活环境的嬗变,也许就在这一瞬间。

7月25日上午,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室外气温几近40℃,如超大“桑拿房”。

刘洋站在金印现代城6号楼22楼顶层,手持遥控器,正操控着无人机在经三路上空盘旋。

许小伟在旁边不时和刘洋沟通着飞行方向,俩人浑身湿透,汗珠不停往下掉。

这次无人机拍摄有些特殊,是充当“空中眼睛”巡查金水区北林路街道6.7平方公里的居民楼顶卫生。

89个院633栋楼,怎么查

楼顶整治,是北林路街道办事处“居民楼院综合整治”小组中的一项工作。

第一个问题来了,北林路街道办事处共管辖89个院633栋楼近4万户居民。办事处负责这项工作除却内勤只有两个人,怎么查?

先干起来再说!7月4日,办事处“居民楼院综合整治”小组负责人许小伟,带着工作人员弓志鹏,开始地毯式搜索楼顶问题。俩人跑遍11个社区、1个村,同社区、物业公司人员等一道反复上下楼查找。

第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第二问题又来了。

20天,干了不到1/5

面对众多院和楼宇,开不开门的,不让上楼的,钥匙坏了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令许小伟头疼不已,“楼顶情况,不上楼根本不清楚,不到现场核实,有些信息也是不准确”。

20天的时间里,借力社区、物业,想尽各种方法跑楼层,筛查问题,动用了181人次的跑腿力量,最终,也仅对132栋楼宇楼顶进行了垃圾杂物、卫生清理。

20天,干了不到1/5的工作量,后续还要复查。而楼顶整治,仅是居民楼院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分项。人力、时间成本耗费太大,许小伟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忽然想到一个方法:无人机。

1小时6.7平方公里

刘洋是一名85后摄影师,也是北林路街道的居民,更是亚卫社区的一名志愿者。

他常常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与许小伟之前有过接触。在接到社区通知:希望他用无人机帮忙做个辖区楼顶搜索尝试后,他爽快答应。

7月25日上午,刘洋和许小伟来到金印现代城22楼顶层,开始第一次尝试。

“这个楼顶好像有破旧沙发,保温层破损很多……”

“飞机能靠得再近些吗?”“可以,那我拉到最近,仔细看看。”

刘洋遥控着飞机从楼顶上方100米左右高空速降,抵近观察。只见,东文雅小区内3栋楼的顶层,保温层破损严重,面积较大,每栋楼涉及面积约1200平方米,碎砖块、碎石子散落一地,从远处看,颜色发黑,明显与其他楼顶有别,为了防晒,部分区域用黑布覆盖着。

“拍照留证吧,再看看辖区其他地方,还有啥问题。”

无人机可高可低,可远可近,最远从起始点开始上至500米高空;最低,可以直接飞至楼顶垃圾“脸前”。通过无人机的视角,辖区所有顶楼一清二楚,解决了垃圾、杂物、违建“躲在林中、藏在山中、悬在空中、夹在合法中”不易发现的实际情况。

1架无人机,两块电池,环视巡查北林路街道办事处辖区6.7平方公里的面积。

1小时,发现了78处楼顶存在的杂物、保温层破损等各种问题。许小伟和刘洋都一一做了编号,登记入册。

无人机成为“空中监督员”,是一次成功尝试,为许小伟开辟了一个排查楼顶的“vip通道”。

未来,他打算继续探索无人机在居民楼院更深层次的实用功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