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宗祧 据古代文献记载,黄帝、尧、舜、禹、汤和周成王等,都曾在巩县(今郑州市所属之巩义市)洛汭沉璧祭天。在洛汭祭天的礼仪一直持续到周朝初年的成王。《竹书纪年》是这样说的:周公“与成王观于河洛,沉璧,礼毕王退。”其后的秦、汉、魏、晋,直至隋朝,未见有沉璧祭天的记载。 武则天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在洛汭沉璧祭天的帝王。 两《唐书》的《武后本纪》,均没有武则天沉璧祭天的记载。可是,大才子、杜甫的外公、国子司业崔融的文章却让我们眼前一亮。武则天去世后,崔融代表朝廷撰写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称颂武则天说:“沉璧大河,泥金(即封禅)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不仅如此,长安三年(703年)崔融向武则天上的《请不税关市疏》也说:“伏惟陛下当圣期,御玄箓,沉璧于洛,刻石于嵩……”这两处文字虽然有“大河”与“洛”的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并不矛盾。因为上古帝王所谓的“沉璧大河”,实际上都是沉璧于河洛交汇处的洛河一方。例如《尚书·中侯》中说:“尧率诸侯,东沉璧于洛。”洛河由西南方向注入黄河,两河之夹角即是洛汭。在洛汭向东沉璧,自然是沉璧于洛水之中。崔融在两篇重要文章中如此明确地说到武则天曾经“沉璧大河”,就不能不让我们相信,这是事实。 尽管《武后本纪》对武则天洛汭祭天的事情不记一字,但对武则天“泥金中岳”的事情还是有清楚记载的。据《旧唐书·武后本纪》:“万岁登封元年(696年)腊月甲申(初一),上登封于嵩岳。”武则天在封禅之后,为了留下永久的纪念,还“刻石于嵩”,在嵩山立下了由武三思撰文、薛曜书丹的《大周封祀坛碑》。其实,这次封禅嵩山只是武则天封禅嵩山规模最大的一次。据《旧唐书·崔融传》:“圣历(698年—700年)中,则天幸嵩岳,见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叹美,及封禅毕,乃命融撰朝观碑文。”如果这则史料不错的话,则说明武则天封禅嵩山至少有两次,但是,《旧唐书·武后本纪》对圣历年间这一次封禅,连一个字都没提。我们知道,武则天对嵩山钟情有加,从高宗时代起,就多次登临嵩山。有资料说,武则天一生十次上嵩山,但两《唐书》有记载的也就一半左右。这也让我们对武则天洛汭祭天不见于史籍有了一定程度的释怀。因为谁都能理解,写史不能面面俱到。有所选择,有所偏重,有所遗漏,实属正常。更何况这种情况是发生在对武则天有着根深蒂固成见的封建史家那里,就更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尽管崔融对武则天洛汭祭天的描述只有一句话,但依据史料我们还是能大致还原武则天当年到巩县洛汭祭天的盛况。那一定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武则天率领王公大臣,龙子龙孙,从神都洛阳坐船出发,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经洛河直达洛汭的神都山下,然后弃船上山,面东而立。仪式很可能是由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主持。大家先是跪拜天地,然后由武则天亲自宣读祭文,之后缓缓沉璧。仪式场面宏大,庄严肃穆,一派盛世气象。 洛汭之神都山,是邙岭的东延部分,俗称邙山头。巧合的是,其名与大周都城神都相同。这就让人浮想联翩,神都山之名会不会与女皇有什么关系?但没有史料可考。这也难怪,史籍对女皇这次隆重的祭天活动都没有记载,更何况这次大活动中的一次小活动呢?!其实,神都山的别名也很多,如神堤山、神尾山等。所以,做这样的猜想也许不无道理:就是武则天来洛汭祭天前后,传旨把这座古代祭天的名山改叫神都山了。当然 ,神都山之名是否女皇所改,对我们来说,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也没有必要较真,但作为一段千古佳话或者文坛佳话,温暖、扮靓我们茶余饭后的时光,还是可以的!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