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旅游志愿者 冒雨开展志愿服务
郑州启动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行动
楼院景色新 花开满园香
金水区 志愿服务全覆盖
开通“信息直通车” 解决难题办实事
举办荷花摄影展 促廉政文化建设
金苑小区供暖工程开工
放歌基层的“百灵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放歌基层的“百灵鸟”

本报记者 孙志刚

她像一只百灵鸟,婉转的歌喉鸣唱一曲又一曲动听的歌。不管春夏,还是秋冬,不知疲倦,19年如一日奉献在中原区基层文化战线。台上端庄大方,放声高歌震四方;台后忙碌不停,场务安排、节目衔接、上场顺序,一丝不苟。她叫李姗姗,中原区文化馆的一位年轻的“老兵”。

尽最大努力让观众喜欢

一年百余场节目,进社区、进校园、进厂矿、进福利院。李姗姗对每一场节目的安排都细之又细,节目的编排、曲目的搭配,都根据观众的审美和喜好进行调整和安排。“戏曲进校园”为了让孩子喜欢,安排年龄在12岁以下的演员,让孩子在同龄人的世界找到偶像,培养孩子的戏曲兴趣;送文化进社区,多安排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豫剧《朝阳沟》《花木兰》《穆桂英》《朝阳沟》《包青天》《红灯记》等精彩唱段。每次都是台上演员演得兴致高,台下观众掌声热烈。“每场演出安排,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让观众喜欢,掌声越热烈,我越有成就感。”李姗姗说。

李姗姗现任中原区文化馆副馆长。1981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河南省艺术学校。从3岁时开始接触各种乐器,学习舞蹈,后来转攻声乐。2000年到中原区文化馆后,不忘继续深造,就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对音乐、舞台艺术深深的热爱,让她更加珍惜深造的机会。李姗姗表示,要抓住在校学习的所有时间,多学习、多提高。每到放假,又争分夺秒赶回郑州,参加馆里的活动。尽管北京、郑州两地跑,但她仍乐此不疲。

发掘培育125支特色文艺队

深造是为了在个人艺术提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原区的基层文化活动总是有声有色,每年各种演出达到100多个场次。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也调动了基层文艺爱好者的兴趣。在中原区文化旅游局的牵头下,2014年,中原区开展了特色文艺队培育计划。李姗姗承担了具体活动的组织,从最基础的乐器、道具配备开始,把民间文艺队的“行头”装备配齐。为提高文艺爱好者个人艺术素养,中原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计划,涉及声乐、舞蹈、乐器等十几个门类,形成了中原区“周周有培训,月月有大活动”的浓厚文化氛围。经过扎实的培训,从民间发掘培育了125支特色文艺队,这些特色文艺队的志愿者活跃在基层,成为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

文艺志愿者周甄,今年52岁。经常参加中原区文化馆组织公益演出和献爱心活动。在“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者送文化进基层活动中,进社区、进部队、进公安、进监狱开展公益演出活动,送去欢乐和笑声。还走进厂矿,到小学、福利院、养老院献爱心,到贫困山区、到扶贫救灾一线参加公益演出,被称为“爱心大使”。侯意莉,今年57岁,2012年从郑州三棉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后,为防止退休“恐惧症”,把自己专心的艺术团组织起来,打造了河南意莉艺术团,多次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世界罕见病日、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公寓、郑州福利院、瑞阳养老院等慰问演出,艺术团自编自演的节目受到观众的喜欢。

孜孜不倦潜心文艺创作

艺术植根基层的土壤,更加枝繁叶茂。李姗姗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除了锻炼自己的统筹、组织协调能力外,更孜孜不倦潜心文艺创作。获得各类奖项不断:2003年参加郑州市举办的“第六届青年歌手大赛”荣获通俗组银奖;2009年11月在郑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之“爱国作品原创大赛”中由她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廉政题材声乐作品《永恒的誓言》荣获二等奖;2016年李姗姗辅导了3首原创声乐作品《文明美中原》《廉政建设十知道》和《牢记》。2018年演唱了由《郑州日报》挖掘报道,根据《马路产房》新闻事件谱曲作词的声乐原创作品《因为爱,一起来》。还多次参加各类文艺汇演演唱的主要歌曲有《日月凌空》《天空》《生死不离》《一起飞》《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作品。

随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临近,李姗姗又接到组委会的通知,准备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已经组织了100人广场舞团队,分别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如意湖主会场和中原区五一公园分会场广场舞表演活动。围绕此次民族盛会的系列活动,李姗姗也正根据安排紧张筹备中。“当好东道主,服务民族盛会。”李姗姗信心满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