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经六路:闹中取静的“城市会客厅”
我市20日前完成 线杆“蜘蛛网”整治
高新区交通秩序 综合治理持续进行
传承英模精神 争做五美少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群众“点单”街道“买单” 改到居民心坎儿上
经六路:闹中取静的“城市会客厅”
经六路上的阅报墙
市民休闲椅

(上接一版)第一次来社区开关于经六路的会议。会议主题“怎样把社区建设的像家”。大家各抒己见,欢乐地提出天南海北的想法。

4月14日,第二次正式会议来了,街道为了帮居民打造一条提高幸福感的街道,发动所有居民帮助寻找那些有关于历史的老物件、老照片……

4月20日,社区召开40余位楼栋长参与的大型居民会,甄选驻地商户。按照优胜劣汰原则,群众投票决定入驻哪些项目、留住哪些店铺、引入哪些服务,真正让街道改造改到群众急需处、改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5月11日,经八路街道“居民工作代表大会”召开,经六路走向一锤定音,形成决议。

5月31日,经六路的改造大头落地。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街还是那条街,它咋就那么不一样!”环境的变化带来心境的改变,如今,这条路变身“马路花园”,人流量明显增大,孙辑庸说起变化感慨连连。

问计于民,以路共治。经八路街道办事处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条路原先有两个缝纫店,为了容纳更多其他功能的店铺入驻,缝纫店只能保留下一家。

最终小冯改衣,以价格便宜、服务周到、技术好,赢得群众最多票胜出。“我在这儿干了10年,这个店铺都是居民帮我找的,社区帮忙装修的,现在干得特别有劲!”店主冯艳平很知足。

街道办事处牵头从“绿色扩容、以民为本、文化融入、问计于民”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社区征集意见、街道整体定位、邀请专家评审”等方式实施改造,优化道路空间尺度,大幅提升道路功能性和舒适性。

事事商量、件件询问,在李华看来,虽然过程十分烦琐复杂却是再值得不过:“就是要让百姓感受到我们是踏踏实实地干实事!”

路达民情: 摇身一变“城市会客厅”

“满意得很!”

这四个字最能表达克秀英对变化后经六路的心情。

经六路按照“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原则和“还绿于民、还美于路”的思路,以沿街围墙为面,错层种植南天竹、红叶石楠等十余种灌木、乔木等绿植;以绿化带为线,连通道路两侧所有树穴,用绿化带取代硬隔离;以街道拐角为点,打造“小而精致”的街道微景观。

“1公里”健康休闲圈,铺设了1.1米宽、1公里长的城市跑道,沿途安装25组休闲座椅。城市书房和近百米长的阅读宣传长廊,优化城市空间尺度。

“5分钟”便民生活圈,开设小吃百货、理发改衣、修车修鞋、生鲜蔬菜等便民服务项目7家,让群众出门5分钟就能满足日常基本生活需要。

“延伸式”政务服务圈,设置24小时警务自助服务厅,提供居住证申报、临时身份证明开具等自助式业务。

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民政、计生、劳保等114项民生服务,让群众日常行政服务近在咫尺。

您可这样体验:推婴儿车来这里遛娃,把婴儿车停到划线区域,孩子送到服务中心安排玩耍,裤子放到改衣店5元缝裤边,咱去5元理个发、买个1元一把的青菜,然后接娃回家,这“一站式”服务总共不出20米,得劲不?

以民为本,以路便民。

从设计到完成,街道一直秉承着一个观点:好看,更要实用!

彭兴仁说,这里有花有草,一尘不染;王丽莎说,以前买菜坐公交,现在下楼就买菜;刘丽娜说,精品书屋,让孩子们暑假有地方可去……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席华明是这条路的“城市设计师”,更是一名享受成果的社区居民:“现在,这里是公共室外会客厅,居民按照不同功能,分时段使用各取所需,我每天走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幸福。”

经六路在改造前聚集多家商户,为整合资源、规范经营、服务群众,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依托区域党建平台,争取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支持,将驻区单位沿街门面房管理权和使用权交由社区统一管理、统一招商,将商户房租降到最低,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低成本下的价格实惠。

另一方面,街道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由群众自主选择在经六路继续经营的商户,通过民主协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定”。“小基层、大服务”的社区新标准为经六路“路长制”工作的推进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经六路成功变身后,经八路街道辖区群众的凝聚力与日俱增。

治街道犹书小楷。

经六路的变身,既划下了群策群力的“一撇”,又落笔人民为先的“一捺”,在居民每天都想走走的行动“点赞”中,画下完美的“逗点”,不是“句号”,是因为,“经八路辖区道路有机更新”这句话,并没有写完,纬一路、经七路……一切正在描绘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