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决打好土壤和农业 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
公园老门票见证城市大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 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
围绕标准抓提升 突出重点促整改
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研学旅行 专列发车
我市全面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庆”行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园老门票见证城市大发展
王怀民收藏的郑州市公园门票

本报记者 汪永森 通讯员 王保喜 文/图

昨日,郑州收藏爱好者王怀民,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多年的郑州市公园门票,讲述市内三大公园——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在半个多世纪中发生的沧桑巨变,见证郑州城市生态建设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历程。

人民公园面积最大建立最早

人民公园在郑州三大公园中面积最大、建立最早,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夏天正式对外开放,园内风景宜人,迎春园、玉兰园、牡丹园、药用植物园等承载着无数“老郑州”的记忆。

王怀民听父亲回忆过:“人民公园刚刚开放时,公园里面还没引进名贵树木,栽种的都是郑州本地的普通植物,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跳伞塔和动物园那时还没有建。”

“最珍贵的是人民公园的成套门票,每一张图案不同,颜色各异,上面画有石山、莲花池、青年湖,画面精美,让人爱不释手。”王怀民说,人民公园的门票最初只要1分钱,上世纪90年代末涨到2元。最初公园的门票还没有副券,进门时检票员会撕去门票一角。

郑州市博物馆曾设在碧沙岗公园内

碧沙岗公园曾经是以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1957年5月1日对外开放,1966年10月至1980年11月曾一度更名为“劳动公园”,王怀民收藏的“劳动公园”门票票价每张3分钱。

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王怀民到碧沙岗公园玩,这里的动物区里有金钱豹、非洲狮、大熊猫、小熊猫、黑熊等多种动物。当时,郑州市博物馆还设在碧沙岗公园内,里面长达3米的古象牙化石曾经吸引了不少少年儿童前去参观。

王怀民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碧沙岗公园里有个能容纳3000人的露天剧场,剧场的座位是一排排的水泥板,不分座号,先到的人可以抢到好位置,票价则因演出单位和剧目的不同而不同,最贵的演出票为5角钱。

紫荆山公园曾是“打卡圣地”

紫荆山公园1958年春天开建,1964年春节前夕正式开放,兴建公园时还很荒凉,因山上有几棵摇曳的紫荆树而得名,曾一度更名为“东方红公园”。

“公园西门进去几十米,有一处塑像叫‘工农商学兵’,市民来紫荆山公园大多曾在这里留过影。”王怀民说,小时候紫荆山公园的门票是3分,上世纪80年代初票价调整为5分。

紫荆山公园西园的紫荆山原系商代古城遗址,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山的北面是露天剧场,山的南面风景秀丽,东园有雪松、水杉和云南茶花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紫荆山公园的门票曾涨到5角。

老门票见证城市发展历程

如今,郑州市各大公园已全部免费开放。尽管随着娱乐生活多样化,公园不再是人们休闲的唯一去处,但其优美的环境,依然吸引着不少市民前来放松游玩。

“这些老门票虽然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但见证了城市发展历程,在我心中弥足珍贵。”王怀民感慨地说,他相信郑州市的公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