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百姓出行更舒心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交都市:
让百姓出行更舒心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郑州快速公交站台
郑州社区巴士开通
郑州地铁列车外观
公交志愿者在站台倡导自觉排队、文明乘车
绿树成荫的自行车道

郑州,一座因交通而立、因交通而兴的城市。在新中国70年的岁月变迁中,郑州的交通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米”字形高铁、空中丝路、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如一条条强劲的大动脉,让它居天地之中而畅达八方,也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战略枢纽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2012年10月,郑州市正式成为国家交通运输部首批15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之一,开启了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准迈进的新征程。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碧水蓝天、洁净空气、交通顺畅,就是公交都市给予郑州最美好的馈赠。

2018年12月,我市被交通运输部正式授予国家级“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荣誉称号,标志着我市“公交都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也为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如今,郑州地铁“十字加环”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建成、郑州快速公交的庞大系统走在全国前列、城市智能化公共交通服务应用效果显著、公共交通低票价公益性的充分体现,都让绿城市民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系统为延伸”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系统、常规公交、社区巴士、定制公交、通勤公交、夜班公交和飞线巴士等多元化的出行服务模式,让百姓出行更便捷,也让城市环境和城市品味有了大幅提升。2018年6月,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已超过60%,标志着我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市民把公共交通作为出行首选。

地面公交路网“越织越密”

——市民出行更方便

“现在出行真方便!”已成了郑州很多市民的口头禅。

随着城市发展、道路打通,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公交线路犹如城市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一样开枝散叶,覆盖了整座城市,环线、专线、定制、社区巴士、接驳线、BRT等,令人应接不暇。截至目前,郑州市城区地面公交线路数量达335条,线路总长4758.7公里,公交车辆6373台,日均运营里程87万公里,日均客运量252万人次。

自2009年5月开通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以来,10年的时间,快速公交紧跟城市快速发展步伐,适应群众出行的需要,实现了从“1主8支”到目前“两环两横”、快速公交走廊139公里、主支线路68条的庞大网络,郑州快速公交系统建设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家住京广路南四环百荣世贸商城的市民李女士说,她在紫荆山百货商场上班,之前没有通公交车的时候,她需要先骑电动车到南三环碧云路桥下,然后再换乘269路公交车,出行非常麻烦。自从开通了176路和136路,她出门先乘坐176路,然后到客运总站再换乘62路,再也不用骑电动车中转了。地铁2号线开通后,136路公交车还直达地铁口,她也可以乘坐公交换乘地铁,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我市常规公交形成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网络,其中,“八纵八横”骨干线网、53条社区接驳巴士线网和28条夜班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共同构成了快慢结合、主支融合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方便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助力城市高质量和高品质发展。

地铁开通以后,郑州公交审时度势,创新性开通了社区接驳巴士线路,这些“S”打头的线路,连接社区和地铁口,以“门到门”的线路设计和服务理念,解决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乘客一站式换乘,极大方便了出行。公交四公司四车队S176车长杨俊峰说,“S”线路的意思就是社区汉语拼音的缩写,S176今年6月26日开通,途经经开区恒大绿洲、世和小区、第七人民医院、世纪家园、中大门商场、宏光合园小区等居民区,线路连接福塔东站地铁口、经开中心广场地铁口,让更多乘坐地铁的居民实现了出行的无缝衔接。

线路短、站距短、离家近、发车密的社区巴士,让不少市民纷纷拍手叫好。恒大绿洲的居民刘红霞高兴地说:“从地铁口到恒大绿洲小区原本没有公交车通行,现在有了S176,我们社区居民出行都非常方便。郑州公交现在线路设置真是越来越贴心了,为郑州公交点赞。”

今年1月,新一轮《畅通郑州白皮书(2019~2021)》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交通发展总体目标:构建多元开放的国际枢纽都市,生态绿色的公交都市,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以人为本的智慧都市。在构建生态绿色公交都市方面强调要营造绿色出行环境,实现公交、慢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达80%以上,公交运营速度提升20%以上,主城区“环+米”轨道交通网络、“三环+多放射”BRT廊道基本形成,建成区常规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轨道交通网络雏形已现——市民出行更快捷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骨干力量,在“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服务市民长距离出行需求。

2013年12月28日,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郑州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突破。

2016年8月19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向市民开放,郑州轨道交通实现了“十字”交通网络,沟通南北、贯穿东西,这标志着郑州轨道交通告别了单线运营,跨入“多线建设、双线运营”新阶段。

2019年5月20日,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郑州地铁正式进入“十字+环”的3.0时代。截至8月,郑州轨道交通线网累计客流10.39亿人次。郑州地铁5号线开通后,线网日均客流量122万人次。

目前,地铁14号线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全长7.455千米,共设6站,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更好地为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服务;同时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项目中的3、6、8、10、12号线前期工作已经展开。

公共交通步入智能化新时代——市民出行更从容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四项内容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一路探索一路领先,全面开启公共交通智能出行新纪元。

车辆“未行先知”,乘客“心中有数”。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建成了城市综合交通智能系统,实现了地铁、地面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智能调度和监控的全覆盖。公交智能排班、智能调度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公交运营更加准点可靠,行车作业计划执行率和发车准点率全部达99%以上,市民出行的可靠性更高了。

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成熟运用,使地面公交的运营管理不断走向科学、高效和精准,车辆运营过程可视化、后台与车长直接通话、车长驾驶操作全程监控、实现远程遥控发车等,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豪华专车”服务,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今年5月17日,“智慧岛5G智能公交项目”在郑州市智慧岛公开道路上试运行。在5G网络传输条件下,自动驾驶巴士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红绿灯、行人、障碍物,执行避障、超车、进站以及紧急制动等功能。不久,郑州公交将实现“由智能化向智慧化”的转变,为郑州建设智慧城市助力。

目前,郑州公交已建立了客户服务系统、公交网站、定制公交网约平台、来车预报、“郑州行”手机App等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服务。市民可以通过App查询公交实时到站、公交换乘方案、定制专属公交线路等信息。同时,从“绿城通”在地铁与公交间的一卡通用,到“轩辕通”与全国近200个城市互联互通,再到微信、支付宝扫码,银联闪付乘车,更简单、更多样化的乘车支付方式,给市民带来了更加高效的出行体验。

掌上公交让市民实现“掐表出门”。“现在坐公交车,不用再四处张望看车什么时候进站了,通过手机就能知道车辆走到哪一站,车上拥挤不拥挤都可以查询到,可以根据车辆情况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市民小周说。除了从手机上能获取到乘车信息,站台上的LED屏也能实时显示途经车辆的到站信息,乘公交出门实现“未行先知”。

新能源公交占比超过97%——市民出行更绿色

创建“公交都市”五年多来,我市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计划”,不断加快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推广普及使用,每年购置公交车辆500~1000台,全部为新能源公交车。

如今,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辆行驶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在奏响城市高效高质生活主旋律的同时,更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公交车的变迁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也见证着郑州这座新兴城市在时代大潮中的日新月异。公交车型经历了无轨电车、燃油车、油电、汽电混合动力车,再到如今的纯电动车,公交车辆也从交通工具变成了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目前,在我市6373辆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占比超过97%,今年年底新能源车将达100%。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也要跟得上。据《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替代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0)》显示,2019年,郑州将购置1000台新能源公交车用于更换非新能源公交车,根据郑州公交车辆的充电需求,2019年将建成28个充电站,保障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营。同时,氢能源公交车辆已经投入试运营。

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公交车的投放,市民乘坐公交车的体验也不断升级;车辆行驶更平稳了,噪声更小了,车厢环境更舒适了。“车辆起步平稳,感觉不到震动;行驶过程中,一直保持平稳、安静的状态,基本听不到噪声;车厢内整洁干净且密闭性极好,空调系统十分舒适。” 6路车长邵山山说,纯电动公交车不仅为乘客带来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也为车长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每一天的干劲儿都特别足。

2018年6月,我市首批纯电动双层公交投放在6路、60路、62路等线路上。据62路公交车长介绍,新投放的双层纯电动公交车,和我市现有双层公交车辆相比,新车车厢和楼梯更为宽敞,基本不需要弯腰。全车采用隔热玻璃,夏季隔绝紫外线,冬季防止热量散失,舒适节能又环保。另外,由于采用三轴设计,车辆的稳定性也更高,配有可调节空气悬挂,车辆在经过坑洼路面时,乘客也不会感觉不适,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车内环境也更为安静。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民出行更舒适

我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不但有力推进了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公交港湾、公交电子站牌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品位的大幅提升,同时也让城市慢行系统和街道景观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我市已建成280公里的生态廊道、335公里的人行步道、353公里的自行车道以及213个公交港湾,初步形成了“公交进港湾、行人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城市景观效果……一个个崭新的理念,一处处更趋人性化的城市设计,正悄然引领着绿城郑州的改变,也为市民公共出行创造了舒适的空间。

前不久,郑州经六路西侧的人行道上出现了一条1.1米宽、1公里长的“城市跑道”,不少附近居民在跑道上惬意地散步、慢跑……“跑道”沿线还栽种绿植,打造了多处微景观。像经六路这样的变化在郑州多了起来。透水石砖、雾森系统、精巧别致的口袋公园……沿着解放路由西向东进入民主路,别有洞天的景致让人豁然开朗;走入位于兴隆铺路与沙口路交叉口的街角公园,两侧文化墙展示了兴隆铺村的发展历史,浓郁的历史文化趣味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

“一街一特色、一巷一韵味,现在走在郑州街头真是一步一景啊。你看我等公交的时候,也能瞅一眼路边的美景,多好啊!”在碧云路等候269路公交车的李阿姨高兴地说,出门见绿这不仅给城市增添了更多活力,也让老百姓出行变得更加安全、舒心。

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大融合发展

——市民出行更“多元”

“地铁开通后,郑州公交线路会做及时的优化调整,从而让各种公共交通的综合效能发挥最大效益。”市交通运输局运输处处长段胜勇说。相比其他城市,郑州在多条地铁开通后,公交车客流“不降反升”,这一效果实属难得,不仅显示郑州公共交通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表明有更多的人放弃了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扫码骑着共享单车到地铁口,也成为很多人的出行选择,“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目前,我市为共享单车明确了设置原则,划定禁放区、适宜放置点、建议停放点,让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既满足公众需求,又方便有关部门跟进管理。

可以看出,我市除了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实现跨越式发展外,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等绿色、健康的出现方式,为市民出行编织了一张便捷的、绿色的出行网络!“公交都市”建设让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了大融合发展,也为郑州这座现代化城市未来的发展描绘出了更加美好的蓝图,郑州“公交都市”发展未来可期。

据悉,我市新一轮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未来,我市将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公交都市”,全面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体系,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高品质出行服务,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紧密协调、共存共促,力争到2021年,郑州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以上。

——推进快速公交(BRT)系统建设,2020年实现四环等BRT工程开工建设,新增273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至2021年总里程达到412公里,形成“三环+多放射”的快速公交网络。

——构建“环+米”轨道交通网络,力争实现2021年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240公里的目标。

——打造“智慧公交”发展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和保障能力,打造公交出行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出行信息服务。

——加强绿色出行环境文化建设,至2021年实现公交、慢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占比达80%以上。

公共交通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更环保,当绿色出行成为了社会风向标时,你还会选择开车吗?

郑州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大事记

●2010年1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列为重要内容,拟通过“部市共建”的办法,在国内初步建成1~2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和若干个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

●2011年3月,经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郑州市率先向交通运输部提交了建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申请报告。

●2012年10月, 郑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第一批15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2018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城市交通工作暨公交都市建设推进会上,郑州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

张丽楠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