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办人民满意学校 绘人人出彩画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办人民满意学校 绘人人出彩画卷
郑州外国语中学第十五届外语文化艺术节
郑州八中养根工程之课程文化
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本报记者 周 娟 李 杨 禹萌萌

积淀·厚植养根方为本

一个人的成长跟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则是孩子的再生父母,那么,学校是孩子的什么呢?在很多郑州教育人的眼中,学校是孩子汲取养分、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地方,学校所做的是“养根的事业”。如何把根培育得结实健壮,为未来枝叶的繁茂提供丰富的营养,直至长成参天大树,这是郑州教育坚守的使命。为学子的健康成长施什么肥,加什么料?如何使根的事业能够合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阳光普照下自由、自主、自信地生长,这是我市各学校一直以来的不懈追寻。

郑州外国语中学:

用奋斗者的姿态争当新时代教育先锋

印记:1983年建校,历经36年办学历程,郑州外国语中学始终坚持“着眼终身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方略,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爱国精神、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了教学成绩与素质教育的双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校园之星”大赛、外语文化艺术节、“告别金色童年”集体生日、校园百家讲坛、挑战校园吉尼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诗歌创作朗诵大会……在郑州外国语中学,每一位青春学子总能找到自己的舞台,释放属于自己的风采。

学校把立德树人充分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实施“优势学科群建设工程”,重点开发“三大类”校本课程,即活动类课程、德育类课程、学科类课程,构建具有外语特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反馈和先进的评价方式,多角度、多层面评价学生发展情况。

不仅如此,学校成立模拟联合国社、机器人社、数字星空社、新月文学社等23个社团组织,使之成为学生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彰显个性的乐园。

成立于2002年的校交响乐团,先后赴法国参加欧洲第十五届乐团艺术节,参与全国第九届中运会闭幕式专场演出,赴澳大利亚、德国柏林举办新春音乐会,并在2007年、2013年、2018年连续三届摘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被学生称作“荣誉与梦想齐飞”的乐团。作为河南省传统项目女子排球学校,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夺得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锦标赛三连冠、郑州市五连冠佳绩。

办好教育归根到底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自2012年开始,学校就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方略,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实施“高端培训与高层阅读”计划,拓展教师视野,强化专业自觉意识和精神境界;实施“36915”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通过汇报课、成长展示课、校本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高效课、特色课等课堂教学的锤炼与交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个性到共性、从共性到特色的全面提升;实施“双十佳”工程,即十佳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的评选评比,激发教师的创业激情及自我实现的机会;实施提升“教师发展力”计划,关注教师终身学习、团队共享、创业创新,重点打造厚重内涵和专业自信的教师气质。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学校共有32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或郑州市名师称号。

2013年,校本科研杂志《新视野》正式问世;教师成果集《岁月光影——郑州外国语中学教育教学纪略》,校本教材《国学读本》,教师读书札记《沉淀的思索》《中华经典诗词名篇必读》均正式出版……模联社校本课程被评为全国“真爱梦想杯”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世界公民奖”,新月文学社、绘心书画社、广播社、心理社等也陆续自主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校本教程,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

事实证明,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常抓不懈,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超过90%的毕业生升入省示范性高中;2012年以来,共有87人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学校被授予“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在新加坡公费留学推荐考试中,每年录取人数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换来学生长远的发展后劲,学校已经成为众多优秀学子走向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摇篮。

2011年以来,学校勇挑重任,不仅实现本部扩容,而且托管了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郑州四十八中、郑州市惠济区一中,仅用3年时间实现了每年新增1500余个的优质学位。目前,学校作为学区长、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单位,努力打造学区发展共同体,使优质教育发展更加平衡、充分,融合更加深入。

连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构建了“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生境和谐、家校和谐”的教育大环境。今后,学校将继续秉承学校“四干精神”,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在郑州教育的发展之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郑州八中:守正发展之根,成就美好未来

印记:坐落在金水河畔,省府之滨,郑州八中创建于1952年7月,1962年成为郑州市重点中学,1978年成为首批省重点中学。2010年成立郑州八中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包括郑州八中校本部、郑州市金水区经纬中学、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中学、新密市轩辕实验中学。

走过了67个春秋的郑州八中,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绩斐然。伴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郑州八中以“根”文化教育思想为统领,传承“尚德、博雅、笃行、致远”的校训,形成了“润根、固根、育根、养根、护根”五大教育工程体系,守正学生发展之根,成就生命美好未来。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如何建设闹中取静、格调优雅、内涵厚重的校园环境,成为郑州八中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学校从宏观着眼、从细节入手,从道路到广场、从围墙到橱窗,处处彰显文化气息。中华文化廊,展示中华优秀文学经典、古代建筑科技成就以及“仁义礼智信”传统思想文化;校史文化大道、漂流书屋、传统文化展示窗,让一墙一角皆育人;园林、亭台轩榭微缩景观,让小桥流水走进八中校园。“紫藤石斛报春晓、翠竹园中听风涛、丹枫金菊映秋色、红梅傲霜迎雪飘”的优雅环境氛围,润泽师生心灵。此外,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设计新颖的黑板报、创意十足的专题版画、精心挑选的书籍、绿意盎然的绿植,“处处物语皆心语”,班级文化个性鲜明,育人无声。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校在“根”文化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德育建设的途径和策略,不断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稳固的根基。

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促进学生自学自悟、自然沉淀,引导学生汲取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思想,并潜移默化成自己的行动指南。本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理念,学校抓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契机,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多样化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孝顺父母、会感恩、讲仁义、懂礼仪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团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积淀厚实的国学底蕴,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做真正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在 “根”文化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文化建设,提出了“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少教多学”,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记知识发展到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教师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由讲授知识发展到提示、分享、辩论、欣赏。不仅如此,“阳光课堂”还优化作业布置,改善评价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负担。

课程成就每一个学生,学校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建设,让课程为学生提供支撑生命成长的“营养元素”,构建了责任担当课程、健康生活课程、阳光学习课程、实践创新课程四个维度的课程框架,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课程丰盈学生人生。

八中还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合作机制,三元合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守护学生发展之根。成立各年级家校共营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校教育课堂,开设家校共营课程,引导家长理解、配合学校守正学生发展之根,抓好品格与能力的双重教育根基,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风,实现德育润物无声的效果。积极与社区和社会各方联系,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把学生健全人格教育与社区和社会的有关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走出校园,社会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更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

学校在“根”文化教育思想引领下,立德树人,开拓创新, 强根固本,润泽生命,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先进校、省级文明学校;被郑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郑州市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基层示范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课程建设先进单位、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基地;2018年还被评为做有未来教育特色发展样态先进单位、创客教育示范单位等,学校航模、机器人、科技创新等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校教育,就是做根的事业。伴随着郑州教育走进新时代的脚步,郑州八中将坚守“根”文化教育的信念,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学生立德之根,以课堂和课程建设培育学生立业之根,以教师队伍和家校合作培育学生立身之根,以“根”文化教育滋养学生成长。在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创建新优质初中的进程中,且行且思,探索永不停止。

郑州五十七中:关注学生成长 突出育人特色

印记:在二七区兴华北街上,矗立着一所“老牌”学校,它始建于1974年,至今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它是一所让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 “热点”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家长示范学校、郑州市初中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郑州市首批健康示范单位等,继续保持河南省文明单位称号,成功三联创郑州市平安建设基层创建示范单位……它把多个荣誉收入囊中,它就是郑州五十七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该校还加入了河南省第一批由中央教科所主持的中国新样态发展学校,为学校由高质量迈向高品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教育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硬件环境、一流的课程资源,更应体现在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上。教育学生就是引领着他们奔向未来、奔向希望。郑州五十七中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确立了“敬生命、懂感恩、会生存、守规则、爱生活、勇奋斗”的教育目标。学校以“三生教育”为统领,突出学校的育人特色。

每年开展的清明节、班主任节、母亲节等活动,让每个学子学会了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懂得了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先接纳自己,悦纳他人,再爱父母、爱他人、爱国家。学校结合生存教育,每月突出一个主题,如:法制报告、安全常识、逃生演练、文明交通、环境保护等,让每个学子掌握一到两项自救与他救技能。此外,结合生活教育,学校还开展了“养成教育”“励志教育”“美育教育”等课程,让每个学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他们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做好为未来幸福人生奠基的准备。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学生本人才能真正教会自己担当起成长的责任,并且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按照这一要求,五十七中致力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把“创意+”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用以提升生命的品质、生存的能力和生活的乐趣。阅读课、英文电影对白仿真秀、数学建模、地理星空、书法、茶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五彩缤纷的课程,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和“加盟”,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第三周,成为了学生们忙于选课的欢乐时光。

记者了解到,目前,五十七中已初步形成了有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信念并存的“三生课程”文化。学校也获得河南省一校一品示范校、郑州市创课教育示范校、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校等多个称号。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都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自从学校提出两个转变,即:“从育分到育人”功能的转变,“从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到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转变以来,学生学得更开心了,笑得更灿烂了,丰盈的校园生活更富有意义了。

围绕着“三生文化”,五十七中还提出了“生命的真实、生存的有趣、生活的味道”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求知、求真的主人。学校通过观课、议课、评课,及时纠正共性问题,让老师控制讲解时间,退出主角地位,把更多的话语权、学习时间、学习活动让给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里悄然发生着变化,孩子们不断收获着成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郑州五十七中这块沃土上沐浴着阳光、吸收着营养、浸润着书香,茁壮成长。在德智体美劳“五育”润泽下,绽放出七彩般的光芒,让他们在郑州五十七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