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苍娃寻根曹家湾
从军行(书法) 崔战国
学会回应
秋吟图(国画) 张荣发
《知行合一王阳明》:阳明心学的简明读本
郑州城管赋
剪一段荷塘时光
连 载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会回应

♣ 周振国

对别人关注或关切的问题予以回应,这看似简单的人际沟通或交流,其实并非人人都做得好。而事实上,幼儿园阶段便进行过这方面的启蒙,譬如通过呼点姓名、招呼吃饭洗手等情境设计,教孩子学会应答或回应,当文明孩子。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走得太远,有事要远行,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去向,好让父母放心。现在情况不同了,或旅行,或上学,或工作;或国内,或国外,子女远离父母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很多父母主动放飞孩子,让孩子自由翱翔。但远离父母的孩子,能及时回应父母的关切或牵挂吗?恐怕不一定。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做子女的尽管在外不容易,但现代通信条件下,做到“游必有方”,也就动动手指头的事儿。事实上,建立良性互动,让远方的父母放心,自己也能更加安心、专心地忙自个儿的事,何乐而不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说到底,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不能不上心。当然,作为父母,也要更多地理解、体恤和包容孩子,同时努力和孩子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疙里疙瘩的事也不少。有一篇网文《交代你的事办完了,回个话就这么难吗?》挺流行,大概同感者多。回应是对人的尊重,有一种在乎叫及时回复。其实,工作生活,公事私事,交流顺畅,信息通畅,才不至于误事。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诗云:“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旧时通信不便,不能按时赴约让人不明就里地傻等实属无奈,今天再这样怕就不妥了,但不妥的事照样有。譬如有朋友抱怨,说自己结婚请柬发出去了,来或不来,有的人就是没个回应。《诗经》描写男女恋爱初次约会,姑娘躲着不见,害得小伙子挠头又徘徊,那是姑娘有意试探或捉弄小伙子。正常人际交往中,因故迟到或不能赴约,恐怕还是提前说一声的好。

人是社会中人,构成一定的人际关系,而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以礼相待和恪守诚信的基础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于人”,这道理很简单。事实上,人际互动中一些人表现出的消极被动或怠慢、不配合现象,你说是性格问题也行,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素养问题,为人处世规矩没立好、习惯没养好。孔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一个不靠谱的人,你不知道他能干什么。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没有窗户的房屋其实就是黑屋呗。人若被贴上了“不靠谱”“黑屋”之类的标签,人设恐怕也就堪忧了。其实动物也知回应,麻雀“开会”叽叽喳喳、大雁南飞排人字队形、狮子捕猎有分工有配合等,人家还挺默契,不懂默契的自然就要落单,处境就会困难。人和动物,道理其实差不离,只是人聪明,懂得多。

当然,有时也得捋捋情况,譬如如今谁都有几个交往的“圈”呀“群”的,若被“回应”所累,那你便成天在里面猫着算了;还有特别对于女人和孩子来说,要学会对陌生人敬而远之吧?可不能像大师兄孙悟空那样,自以为是胡乱应答结果被银角大王的葫芦装了去;当然,倒也不必像姜昆相声说的,人夸你性感,你回人臭流氓,这警觉性不免有点泛滥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