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考古大发现书写中国考古史灿烂篇章
河南农业农村70年实现五大跨越
300名“丝路信使” 将参与《姓氏中国》纪录片拍摄
业界大咖建言 城市发展与规划
我省民营企业 进出口快速增长
第十六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荥阳启动
郑州网球公开赛 赛程昨正式公布
省内128家景区9月6日至18日 将对郑州市民推出免票或5折优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
郑州考古大发现书写中国考古史灿烂篇章
——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本报记者 成燕 实习生 李鑫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郑州考古的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震撼,这些大发现项项惊人,件件拓新,更新了人们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识,为重构中国上古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新材料,书写了中国考古史的灿烂篇章。”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前来参加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对郑州灿烂的历史文明发出由衷赞叹。

王巍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由弱变强,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考古学也不例外。70年中国考古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建立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论坛的举办地,郑州市是我国开展文物考古工作最早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郑州考古的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震撼,如新郑裴李岗遗址、郑州商城、郑韩故城以及近年来获得十大考古发现的唐户遗址、东赵遗址、望京楼遗址等。自1990年新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郑州地区已获得14项,同时还有4项入选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各地之最。

王巍告诉记者,古都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处“天地之中”。在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也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巩义双槐树遗址和荥阳青台遗址为代表的一批遗址,让我们知晓,在5500年前至5000年前,郑州是全国范围内史前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进入夏商王朝之后,中原地区对全国范围内文化起着引领作用,郑州商城就是最好的佐证。

谈起今年6月荥阳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遗迹,王巍兴奋地说:“古代人对天文的关注超乎我们的想象,满天星斗和农业相关联,所以有了古代发达的农业。青台遗址出土的‘北斗九星’遗迹充分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人们已经对春分、秋分这些农时节气,对特殊的天体、方位、季节有了很多了解。这些遗址改写着我们对史前先民宇宙观的认识,充分说明中原地区在宇宙观、农时方面的研究是先于其他地区的,那时的中原先民掌握着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知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