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好习惯 好开端 轻松适应一年级
带着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
感知泥之美
北大路小学正式开学 迎来首批新生
征 文 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代师者
带着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

栏目记者 禹萌萌

赵书臣: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科学老师

师说:乐于启迪学生思维,坚持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的知识从来不局限于书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许多科学知识的源头都来自生活。”他叫赵书臣,他是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的一名科学老师。孩子们都喜欢上他的科学课,因为他的科学课堂有趣、有料、有意义。

“我是在2004年来到了这所学校,大学学的是商贸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中学教了两年英语,来到这里后,开始担任科学老师。”从英语到科学,这个跨度可真不小。赵书臣坦言在最初的阶段,自己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因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课余时间我自动加压,了解、理解更多更细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网络上科学名师的授课视频,还是名师的教学设计,更有名家如何化解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如何有效提问等。我都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汲取他们的长处。”

在赵书臣的眼中,科学课除了要教授孩子们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听课、学课的过程中,他也更加留意其他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们打开思维,如何把科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三年级的课本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蚯蚓的家,当他在课堂上展示出蚯蚓的高清图片时,引起讲台下孩子们的连连惊呼。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很少有特别近距离观察蚯蚓的机会,“孩子们都很惊奇原来生活中常见的蚯蚓长这个样子,他们在学这一环节的知识时也更有兴趣。”

科学的课堂除了有趣的知识,还有好玩的动手制作。课本上讲了电动小车的组装原理,几个孩子就发散思维想做一个电动小狗。初次尝试后没有收获到想要的结果,赵书臣便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分享创意和思路,并鼓励其他孩子提出各自的意见。最终,电动小狗跑起来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也更浓了。“这样的动手制作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也逐渐提高起来。”

除了担任科学老师,赵书臣还是学校无人机社团的辅导老师。在备战河南省第十九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里的无人机赛项时,他带领学生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有些学生因为兴趣浓厚还自己买了无人机在家里增加练习,每当遇到不熟练的操作技巧或无人机出现故障时,哪怕再晚也会忍不住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寻求帮助。他们的刻苦精神让赵书臣备受感动,他说,在科学的世界里,自己是孩子们向前的引路人,也是他们后方的保障员,更是他们的同行人。

记者手记: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非牛顿流体”实验,是将淀粉与水充分融合后,用手拍打或敲击液体,液体的表面竟是硬的,但是当把手掌五指分开按压液面时,整个手掌又可以轻松没入液面以下,孩子们在看到这个实验后纷纷向赵书臣请教该实验的原理,这可把赵老师问住了。“课下我仔细观看了这个实验,同时又做了好几遍,终于为孩子们解答了出来。”这样的经历,让赵书臣忍不住感叹,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