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郑州新大方 世界桥梁架设中的中国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新大方 世界桥梁架设中的中国力量
郑州新大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大方造”1800吨桥梁施工成套装备在科威特海湾大桥施工中彰显“中国力量”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特种施工装备研发设计、制作销售、设备租赁、安装服务和施工承包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创立30年来,新大方先后研制了包括轮胎式提梁机、轮胎式运梁车、架桥机、运架一体机、公铁两用架桥机、节段拼装架桥机、移动模架、轮胎式风电安装专用起重机、船厂平板运输车、隧道物料运输车等8大类80余种产品,先后为国内京沪、武广、哈大等“八纵八横”高铁网全线及国外五百多个重大工程提供了装备和技术支持,成为我国特种施工装备的优质品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力量。

实业报国 奔腾入海

张志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大学生,1983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在水电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做了一名科研工作者。

“在研究所的10年里,我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先后完成了水陆两用挖掘机等多项科研项目,被列为研究所后备干部。”张志华回忆道,当时总想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施展自己的抱负。

1993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着华夏大地,各经济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张志华怀着“实业报国”的朴素理想毅然下海。

作为第一批放弃“铁饭碗”的人,那个年代里,张志华做了很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大胆取舍,也饱尝了创业初期的艰辛。

同很多企业一样,新大方成立之初,没有像样的办公室,更没有现代化的厂房,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条件异常简陋。更为严峻的是,当时没有核心技术,缺乏拳头产品,资金和人才都十分匮乏,始终找不到突破的方向,生存发展得异常艰难。

“要么破釜沉舟,大胆改革,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要么维持现状,坐以待毙,最终被市场淘汰。”在生死存亡面前,新大方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

当时,恰逢“九五”时期,国家正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急需100吨桥梁架设设备。张志华得知“国内既无标准,也无产品”,这正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难得历史机遇。于是,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开始研究设计方案,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了随时能去工地了解工况,他随身的挎包里经常备着几件换洗衣物,说走就走;经常深入车间一线,推敲、设计工艺细节直至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半时间,新大方人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100吨级公路架桥机,并在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江阴长江大桥建设中得到应用。

这一场漂亮仗让新大方受到了鼓舞,尝到了甜头,也站稳了脚跟。自此,新大方的产品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主打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引起国内特种施工装备界的高度关注。

立足创新 砥砺奋进

“正是饱尝了创业初期的艰辛,才激发了新大方人自主创新的自觉与坚决。”在张志华看来,“不断跨越,持续创新”就是新大方发展的重要支撑。

技术上的突破,为新大方带来了希望,造就了核心竞争力。随之,新大方把“研制特种重大施工技术和装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走上了科技强企发展之路。

1999年8月,中国第一条高铁(即秦皇岛到沈阳的客运专线)开建,单片桥梁的重量从150吨提高到450吨。可是,各种技术装备尤其是桥梁架设设备仍是个空白,如果这个空白得不到填补,将直接影响中国高铁的发展。

在国内特种施工装备界已小有名气的新大方,决定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

“当时,国内压根儿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而且研发重型运输车辆、吊装设备,这是一门综合技术,涉及液压、机械、自动控制、微电子等各专业领域。”张志华说,经过走访和调研,新大方组织了多位专家进行科技攻关日夜奋战,硬是在没有一张图纸、一个样品的情况下,历时三年,成功研发了450吨级高铁桥梁成套设备(这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该设备在秦皇岛至沈阳高铁上一鸣惊人,从此奠定了新大方在工程领域的基础。

此后,新大方又陆续研制出900吨级的桥梁运输架设,提升成套装备,成为我国高铁建设的主打品牌,市场份额最高时占国内的70%。

科研创新的“不等式”恰是加快发展的“方程式”。新大方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并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弥补了20余项国内缺憾;荣获了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了200余项国家专利,有力推动了我国大型特种施工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为确保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新大方还组建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先后两次荣获“中国设计界最高奖项——中国好设计”银奖,获得了社会认可,诠释了品牌价值。

抢抓机遇 走向全球

2010年,新大方自主研制的1000吨级高铁桥梁施工成套装备在韩国成功应用,中国高铁施工装备迈出了国门。

2015年,新大方研制成功的1800吨桥梁施工成套装备在科威特湾跨海大桥投入使用,以技术优秀先进,施工安全高效,再一次为中国特种施工装备出彩做出贡献。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对此进行报道,称之为“中国力量”。

可靠的产品质量,卓越的品牌实力,使新大方成功跻身国际桥梁施工界,彰显出中国民营企业力量。

同时,新大方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陆续为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巴西、迪拜、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希腊、卡塔尔、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斯洛伐克、波兰、格鲁吉亚、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中国香港、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特种施工装备和技术,成功跻身世界桥梁架设第一方队。

绿色建设 再启征程

随着规模和经营领域的扩大,新大方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找准市场切入点,快速研制推出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引领市场。

新大方最新研制成功的智能化PC生产线,实现了从深化设计、构件生产到信息化管理的装配式建筑全流程服务,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当今城市桥梁建设中,由于传统施工方法和装备对交通和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已经成为让政府头疼、市民头疼的难题。”张志华介绍说,新大方通过打造这个全产业链,推出了城市桥梁绿色建设的概念。

眼下,正在建设的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这个郑州乃全国市政工程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交通项目,就验证了新大方绿色建设的概念。

桥梁在工厂预制,将桥梁运到现场,就像穿糖葫芦一样,实施工业化安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片梁都带有芯片,从而组成智慧桥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适时监控。今后,无论哪一片梁,有没有裂缝、松动,都能在电脑上看到。

“片片互联,都有身份,随时可查。可以说,郑州桥梁工业已经进入4.0时代。”据四环快速路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对郑州市的桥梁设计、预制、装备、施工、检测、监理等都是一次大的产业提升。

据悉,新大方承担了四环项目7000余片箱梁的预制工作,并为四环线各梁场和项目提供了30余台各类桥梁施工成套装备。整个四环的信息化工作也出自新大方,指引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战旗猎猎,号角催征。未来,新大方将致力于在特种施工装备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在拉长产品服务产业链条上实现突破,在城市桥梁绿色建设领域实现升级,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实现深度融合,而这也正是未来中国桥梁工业4.0的方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