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讯(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李绍光 岳冰冰)走进新密市高沟村,一个3岁男童身着红色戏服跟随师父有板有眼地唱着豫剧。“俺们村里氛围好,小孩儿可乐意学唱戏,学着玩着。”小男孩的爷爷高兴地说道。这是新密市农村呈现的一道靓丽风景。 据悉,高沟村被誉为“中原戏曲第一村”,戏曲文化氛围浓厚,汇聚了周围戏曲爱好者。每到周末,十里八村的农民戏迷和外地的喜爱者,来村里比赛打擂。村里建起了6个戏曲文化大院,建成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中心,高沟文化全面开花。如今,图书室、阅览室、传统农具展览馆、民俗陈列馆和乡村大舞台等一应俱全。 像高沟这样的戏曲村,新密还有20个,涵盖了全市乡镇和办事处。文化大院吸引着大批村民观赏参与,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温饱”,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乡风文明已成为新密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农村美,农民富,乡风是关键。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新密市委市政府将乡风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布局、长远规划,多面发力、综合施策。实施了“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各乡镇的党员分批进入市委党校学习,学党章、学党规、学农村政策、学外地经验,逐村观摩,对比找差距,通过集中培训、让思想得到净化,思路一开天地宽,从此各村发展掀起了一个个发展浪潮。 其次,改善环境润心田。去年以来,新密市城乡开展美丽乡村活动,粉刷墙壁,栽树种花,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特别是投入近400万元,在94个行政村建成村史文化墙近2万平方米,宣传爱国、孝道、节俭、实干等,使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潜移默化。 建立群众服务组织成为一大特色,60%以上行政村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家中婚丧嫁娶全部由理事会操办,遵照国家政策、遵守村规民约,有效地防止了攀比,抑制了奢靡习气。 去年以来,新密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积极开展典型选树活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10余类评选活动有序进行,现已评选文明家庭1100户、先进模范1600余名,学典型、争先进等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农民素质显著提升,农村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社会风气不断向好,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