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习近平会见中国红十字会 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新中国诞生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出炉
新学年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飘扬
修例风波以来 共拘捕1117人
存在“假慈善”“诈捐” 不得参评“中华慈善奖”
也门监狱挨炸 上百人遇难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访华
永不消逝的脚印:彭加木
波兰举行多场活动 纪念二战爆发80周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永不消逝的脚印:彭加木

据新华社广州9月2日电(记者 李雄鹰)广州市白云区有一座中学,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1400多人。这所中学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命名的,叫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番禺县(现广州市白云区)。七岁上私塾读书, 1942年春高中毕业。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综合科考委员会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 彭加木主动放弃去莫斯科学习的机会,请求赴新疆考察:“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面对困难,我能挺起身子倔强地抬起头来往前看……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请愿书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为“加木”。他说,他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在此后20多年中,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科考,3次进入新疆南部无人区罗布泊。

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两次到罗布泊外围做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纠正了国外探险者对罗布泊的一些错误认识,实现了“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发言权”的愿望。

1980年5月,彭加木担任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罗布泊科考。在多天的艰苦跋涉中,科考队采集了众多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6月5日,科考队实现了一个壮举: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6月11日,已经完成任务的科考队休整后,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队伍预计返回罗布泊的行程大约为800公里,顶多需要7天时间,因此只携带了7天的水、油等补给。但是途中,队伍遭遇了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数次陷车,3天才行进了150公里,保存的水也开始变色发臭。大家决定向最近的解放军部队基地求救。当时,求援送水需要花费六七千元的资金,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彭加木觉得飞机运水价格太昂贵,如果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决心继续寻找水源。

6月17日中午,驾驶员王万轩打开汽车车门时,发现了一张用铅笔写的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点三十分。”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随后展开的4次大规模地毯式搜救均无结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