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晚,让我们共同期待
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
奋进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
——写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之际
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看台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 韩朝阳

初秋时节,绿城郑州天高云阔,金风送爽,来自祖国各地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欢聚在中原,共赴4年一度的民族盛会之约。9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这里开幕。

这是全国各民族的展示舞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运动会,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的民族体育盛会。民族体育健儿将以高超的竞技、精彩的表演,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1953年首届民族运动会在天津举办。欢聚六十余载,11届体育盛会展现各民族风采;新中国七十年,56个民族始终命运相连。

11届盛会展民族风采 66年历程促交流交融

时光倒回到66年前,1953年11月,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办,拉开了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序幕。民族运动会由此成为新中国最早举办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中央决定举办民族运动会,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重视,不仅为各民族展现体育文化和当家做主的新风貌提供了舞台,也为各民族群众走出家乡、相聚交流提供了机会,成为团结各民族建设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体现了各民族的精神特质。正基于此,民族运动会突出民族性、传统性和参与性,通过具有悠久历史、饱含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展现各民族生活、劳动的技能和智慧,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民族运动会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展示,通过运动会的形式,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了解彼此的思想文化,最终找到共同点,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黄旭东说。

11届体育盛会,“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一直是鲜明的主旋律;66年发展历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永远是不变的主题曲;新中国成立70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成为中国各民族间亲密关系的最好诠释。

体育盛会越办越好 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民族运动会是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66年前,首届民族运动会举办,少数民族群众第一次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拿到全国体育舞台上展示,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

1986年,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旗、会标,这标志着民族运动会逐步走向正规化。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项目规程和规则、表演项目评判方法,使民族运动会向规范化迈进一大步。2005年,《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举办民族运动会纳入法制化轨道。

66年来,全国民族运动会越办越好,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联欢。从首届的13个民族、390余名运动员,参加5个竞赛项目,到本届有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4个参赛代表团、56个民族的约7000名运动员,参加17个竞赛项目,194个表演项目。民族运动会勾画的“同心圆”越来越大,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强。

参加本届运动会的河南民族健身操代表队,18名队员中有10人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或回族的学生,他们都在郑州市第七中学内高班就读。维吾尔族运动员依帕尔克孜·艾麦尔说:“民族健身操的动作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我虽然代表河南参赛,但展示的是各民族的文化。”

民族运动会既是民族体育的盛会,也是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如何,都可以平等参赛,发展民族体育,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十六个民族命运相连 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

数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11届赛事跨越66年,民族运动会见证了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

从世界屋脊下的雅鲁藏布江畔,从天山南北的大漠绿洲,从呼伦贝尔的辽阔草原……带着各民族繁荣发展的累累硕果,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相聚在民族运动会的舞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河南人民对少数民族群众同样有深厚感情。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后,河南45个县(市、区)逐渐与新疆哈密市所有乡镇(街道)及其贫困村实现结对共建。2017年以来,河南医疗卫生援疆人员累计接诊12万人次;河南共组织868名哈密的少数民族群众赴河南进行“订单式”技能培训;河南发挥农副产品加工的优势,在哈密新注册企业306家。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结越深,中原人民与少数民族群众始终携手并行。

“我们的理想,在飞扬,在绽放,在眼前,同一个目标,坚定伟大复兴的信念,共同的命运,我们初心不变……”一首《奔跑的梦想》,将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唱响,伴着深情悠扬的歌声,56个民族命运与共,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 据新华社郑州9月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