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奔跑中传递民族团结的薪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奔跑中传递民族团结的薪火

火炬手张利修:

跑第一棒,我光荣,我自豪!

在火炬传递活动中,担任第1棒火炬手的老战士张利修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89岁的他,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面对镜头,老人声音洪亮:“能被选为火炬手,我感到非常光荣,非常自豪!”

生于1930年的张利修,1947年参军,成为华北野战军三纵队八旅24团3营9连战士,曾参加过平津战役、察南战役、花稍营歼灭战、新保安战役等多次战斗。离休后他投入到收集党史、军史图片,办红色资料展览的宣传中。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经历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非常不容易,经历了艰难、挫折、辉煌的历程走到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取得的成就,每个人应该从我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的努力。”张利修说。

作为最受瞩目的第1棒火炬手,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张利修火炬传递前一天,还专门到如意湖广场“踩点”,实地跑了两趟。70米的跑动距离,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张利修步履轻快,轻松自如地完成了任务。张利修说:“接到通知后,心里很是高兴,非常自豪和光荣,而同时作为第1棒,更是深感责任重大,所以专门做了准备,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全国民族运动会就要开幕了,我祝运动会圆满成功!”

火炬手沙桐:

郑州真中,河南真中,祖国真中!

“能够作为倒数第2棒火炬手,我真的感到非常自豪,心情可激动了!尤其是跑在我小学上学的道路上,这种感觉太不一样了。”第122棒火炬手沙桐兴奋地说。

沙桐,河南郑州人,回族。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音组组长、全国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研究会会长。他不仅仅是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火炬手,还将在话筒前向全国人民转播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的盛况。

“郑州的变化太大了!我一个人来真有可能迷路。离开郑州已经有很多年了,跑在这个道路上,我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今后我会经常带我的家人和朋友回到河南,回到郑州,看一看我的家乡漂亮的样子。”沙桐对郑州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赞叹。

“作为一个郑州人,我为郑州感到骄傲,河南真中,可中可中,可得劲!我为祖国感到自豪,中国,中!”说起家乡话的沙桐笑得非常开心。

火炬手王宽:

把爱的火炬传递下去

“今天参加火炬传递,很荣幸,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昨日上午,作为第10棒火炬手,在接过火炬的一瞬间,王宽的脸上扬起了笑容,神采奕奕地向前跑去,“奔跑的过程,心里‘咚咚’直跳,更加热爱家乡了。”

王宽本名王金宽,原郑州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作为一名年近80岁的老艺术家,他参加过很多活动,但是当火炬手还是第一次,“民族盛会在家门口召开,很高兴能参与其中,我非常自豪!”

王宽说:“火炬传递象征着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仪式结束后,他专门等候了几个小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炬带回家中珍存,这是一种象征,很有纪念意义,在内心也能激励自己在爱的传递上继续走下去。

火炬手张明:

用微笑展现郑州人的热情

第8棒火炬手的名字叫张明磊,而对于很多郑州人来说,更熟悉的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张明。没错,他就是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今夜不寂寞》的主持人张明。

在接到通知之后,张明就一直在为火炬传递活动做准备,每天早晨都起来跑步、骑单车。“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全国各民族的火炬手在一起交流、学习。”张明说。

在火炬传递前就表示“要用最美的微笑来展现郑州人的热情”的张明,对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虽然只有短短70米,但还是蛮紧张的,不过一开始跑就好了。我想包括所有的观众在内,也都和我想的一样,都展现出了我们郑州人的热情!”

火炬手张改平:

感到非常骄傲非常荣幸!

上午10点整,火炬传递到终点二七广场,第123棒也是最后一棒火炬手张改平接过火炬,跑完最后一棒,引燃火种盆。

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咨询专家、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举办这次民族盛会,意义深远。火炬传递着民族团结的薪火,传递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也传递着和谐奋斗的精神。”说起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感受,张改平这样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作为火炬手,我感到非常骄傲也非常荣幸。祝愿民族运动会圆满成功,祝愿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也祝愿祖国兴旺发达。”

火炬手王百姓:

把火炬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火炬传递,对我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大事,我非常珍惜这份荣誉。”王百姓说,他是第6棒火炬手,早晨4点30分就起床做准备,“非常激动”。

王百姓,全国知名排爆专家,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时刻,在郑州参加这样的盛会,我很高兴,很骄傲。”这是他第二次担任大型赛事的火炬手,上一次是在2008年,他也是在自己的家乡郑州传递北京奥运会圣火。

王百姓说,手举火炬时,他感到无比自豪。“火炬不仅传递着进取的体育精神,也是56个民族的‘拥抱’,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他说,“火炬在手上,火炬也在心中,我的梦想就是高举着责任奔跑,把火炬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火炬手刘海科:

精益求精做好开幕式演出

第110棒火炬手,少林塔沟教育集团法定代表人兼总教练、河南省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刘海科从第109棒火炬手、塔塔尔族姑娘古丽格娜·肖开提手中点燃火炬之后,跟随着姑娘的步伐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全国民族运动会嘛,当然要显现出民族团结的特点。”刘海科说。

塔沟武校共有超过9000人参与本次盛会的各项活动。所以,和其他火炬手不同,完成火炬传递,刘海科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之旅才是刚刚开始。“传递活动结束之后,就要去参加开幕式表演的团队那边,督促教练员和演员们,抓紧时间把细节再打磨好,确保演出成功。”说完,刘海科便匆匆离开。

火炬手虎美玲:

愿民族艺术薪火相传

虽然已经74岁了,但扎实的舞台艺术功底和常年保持锻炼的习惯,让虎美玲在火炬传递的跑道上,依然步履从容、身姿矫健。

虎美玲曾经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虎美玲说:“2008年是我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当然非常激动。11年过去了,我心情还和当年一样激动。郑州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市民素质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借助这个运动会能让更多人了解郑州的发展。我本人就是少数民族,是回族,能亲身参与到这样的民族大团结的盛会中,感觉非常自豪和幸福。”

虎美玲表示,作为文艺界代表,当选本届运动会的火炬手,希望豫剧,还有各民族的艺术瑰宝,都能够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火炬手卢超:

向世界传递郑州好声音

“真正手持火炬的那一刻,是无上光荣的一刻,也是值得骄傲的一刻,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作为第13棒火炬手,郑州超业针纺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超无比激动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残疾人代表火炬手,我深感责任重大,手持的不仅仅是一支火炬,更是在传递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郑州、热爱郑州。”卢超说,目前的郑州今非昔比,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助力“中原更加出彩,郑州必须先出彩出重彩”中,每一位郑州市民都要为之努力,争做出彩郑州人,向全世界讲述郑州好故事,传递郑州好声音。

郑报全媒体记者 郭韬略 王文捷

石闯 董艳竹 翟宝宽 李京儒 文

河宁 丁友明 马健 周甬 廖谦 李焱

白韬 唐强 宋晔 李利强 王秀清 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