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枪短炮”烹出“新闻大餐”
记者手记
镜头定格精彩瞬间
民族团结 亲如一家
心怀责任 蓄势待发
直播郑州新变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长枪短炮”烹出“新闻大餐”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柳影 苏瑜

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拉开帷幕,盛装迎接来自天南海北的56个民族兄弟姐妹,奏响一曲“民族大团结”的铿锵赞歌。

为了传播好、报道好、宣传好本届民族运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媒体记者根据不同职责、不同关注点各展其能,现场长枪短炮奔跑转场的场景,成为一道媒体人拼搏奋进的独特风景线。

媒体平台全覆盖

8日晚上6时,距离开幕式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位于郑州奥体中心的记者之家已经十分热闹,记者们或忙着调试机器,或忙着联系采访对象,或背负着沉重的器材,奔波在开幕式现场,力争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据统计,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吸引全国各地几十家主流媒体的1265名记者前来参会报道,基本做到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平台全覆盖。其中有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 、工人日报、人民网、央视网等中央级媒体,也有本届运动会34个参赛代表团的随团记者。而来自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广电集团和郑州市属媒体的本土报道团队近600人。

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盛况

灰衬衫,牛仔裤,全副武装的摄像器材……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杨金鑫已经在郑州奥体中心“驻会”了好几天。

杨金鑫介绍,对于此次运动会的报道,新华社非常重视,派出全媒体战队,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方式融合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此次运动会的盛况,并要求无论是宏大场景,还是背后故事,都要深入挖掘,一一展示。

据了解,杨金鑫主要负责视频拍摄和剪辑工作,他表示,将通过短视频、直播、海外媒体联动直播等方式,尽全力报道好、宣传好此次民族运动会,为观众烹饪一道民族团结的“新闻大餐”,同时也让海内外观众看到越来越具“国际范儿”的郑州形象。

贴心服务温暖人心

便捷的交通、整洁的环境、璀璨的夜景、漂亮的场馆……构成了西藏代表团随团记者王振对郑州的第一印象。

除了城市印象,“颜值”与“实力”俱佳的郑州奥体中心也让王振眼前一亮:“场馆设计合理、漂亮大气,十分惊艳。”

完善的硬件设施给人的感受是直观的,而郑州人民热情、周到的服务,则让王振切实感受到温暖。

“郑州人民非常热情好客,入住酒店的服务十分贴心,不仅帮我们提供河南特色餐食胡辣汤、油条等,还耐心为我们引导指路。”王振说,7日来到郑州奥体中心采访时,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及时提供帮助。

最让王振印象深刻的是位于郑州奥体中心的记者之家,温馨温暖又舒适:“不仅有各种充电设备,解决燃眉之急,还准备有咖啡、甜点等,随时让我们补充体力,细节的贴心让我十分感动。”王振说,在郑州的两天,他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郑州人的“主人翁”意识和为本届民族运动会的大力付出,他一定尽职尽责,报道好、展示好本届民族运动会的盛况,唱好民族大团结的赞歌。

做一颗团结奋进的“石榴籽”

“为了更好、更全面、更精彩的将开幕式的盛况呈现给全国的观众,十几天来,我们跑遍了体育场上下三层的每一个看台、几十个区域、每一个座位,寻找拍摄的最佳位置,然后再和安保、医疗等其他座位核对,最终确定了208个摄影席位,分配给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记者。”负责此次媒体服务工作的郑州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谢阳和郑州报业集团视觉中心的廖谦,成为到达奥体中心场地次数最多的媒体人。

随着指针转动,夜越来越黑,但丝毫没有阻挡记者的热情。来自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王韬依然在采访一线坚守。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走进中部地区,作为郑州人,我倍感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深知,办好这届盛会,中原儿女义不容辞。”王韬说,他将作为一颗团结奋进的“石榴籽”,立足本职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好、报道好此次盛会,同时和祖国各地千千万万的“石榴籽”一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展示郑州形象,展现民族团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