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
深化思想认识 勇担职责使命 做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党员干部
郑州:矢志不渝推进自主创新
国家民委领导察看赛场和赛事情况
我市专题部署 经济运行工作
导 读
中超建业大胜 保级基本上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部机遇”系列报道之一
郑州:矢志不渝推进自主创新

本报记者 李娜

编者按

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对郑州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报今起推出“中部机遇”系列报道,展现郑州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自主创新、装备制造、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亮点。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郑州,这座位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而又生机勃勃的城市,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建设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培育“四个一批”,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汇聚创新资源,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好风凭借力,创新助新高。

让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郑州,这座深处中原腹地的内陆城市,在全国经济地理中的区位优势突出,拥有的人力、市场、空间、交通、文化等综合优势,在长江以北城市中独树一帜。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拉近了世界空间距离,让郑州这样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内陆城市有了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历史条件。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一条主线、双力叠加、三大创新、四个一批”、“三提升六倍增”这是郑州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亦是郑州科技创新的发展蓝图。

一条主线,是指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引进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汇聚创新要素,厚植创新文化,打造全要素、自组织、快成长的创新创业生态。

双力叠加,以“科技+枢纽+区位”为基石,“科技+枢纽”的创新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与“科技+区位”的开放创新协同能力叠加。发挥郑州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优势,跨区域吸引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海内外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创新要素在郑“聚集—聚合—聚变”,辐射带动中原崛起。

三大创新,即以开放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三大创新为发展路径。开放创新是促进创新要素资源跨体制、跨区域、跨国界流动与聚集,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是面向产业需求,开展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式技术创新,培育“四新经济”;制度创新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关键瓶颈,强化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个一批,是指以加快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四个一批”为发展方向。针对区域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四个一批”的引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创新经济的动力源,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六倍增”,意味着:到2021年,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3%左右,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5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科技创新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技术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00家、能够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50名、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0家,比2018年翻一番。

郑州交上自主创新亮丽答卷

在郑州,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郑州在交通综合枢纽、开放口岸、郑欧班列、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功能载体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四条丝路”为标志,在内陆地区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郑州开放的条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备,开放的支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力,开放的态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劲,开放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郑州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创新成为郑州发展的不竭动力。(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