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相依为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浓浓情相守 依依心相望
报、网、台、微、端联动 扫二维码看盛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浓浓情相守 依依心相望
56个民族相聚中原,交流交往交融,奏响民族团结大合唱 新华社发
表演项目——民族之光照亮中原舞台。河南代表队在表演节目《锁舞天下——追梦中国》 新华社发
高桩舞狮 本报记者 李焱 摄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比赛,充分展示了各民族的独有风情和文化魅力。

3500多名领队、教练员、工作人员和运动员,在中原大地上刮起一场最炫民族风,而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之外,来自56个民族的运动员切磋琢磨,建立起浓浓的民族情谊。

用心坚守,只为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奔跑在烈日下,汗水浇灌路边的鲜花,映红了天边的云霞……我们拼搏在风雨里,民族力量在胸中迸发,刻苦训练英姿焕发……不惧风霜不惧雨雪,只为传承民族文化……”这是参加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贵州表演项目“布依狼牙棒”训练队的队歌,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对这项传统节目炽烈的爱。

《布依狼牙棒》源于南北盘江布依族同胞千百年劳动生活动作精华,目的是防卫健身保寨,攻防主要有劈、砸、盖、冲、截、拦、挑、抡、旋等技法动作。

“能够代表贵州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的荣幸,我们都带着对布依民族的浓浓感情,全力以赴抓好备战工作。”《布依狼牙棒》训练队队歌的词作者、编导兼运动员韦朝坤表示,为了提高训练水平,《布依狼牙棒》全程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队员的拉练在10公里以上。

他介绍,从云贵高原到中原郑州,与贵阳相比,郑州的温度更高,但湿度偏低,贵州代表团部分运动员出现了“醉氧”状态(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会产生一种所谓“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但运动员们克服地域、气候、饮食等带来的诸多不适,积极投入到适应性训练当中。

在表演项目的赛场上,不同民族的运动员带来异彩纷呈的节目,让韦朝坤和队友们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在默默地思索更多新的表演形式和技法。

执着梦想,带学生娃续写传奇

“我为队员们的精彩表现感动!”贵州龙舟队教练文朝汉说,虽然前期进行了精心的备战,但队员们的临场发挥超出他的想象。

赛前根据安排,贵州代表团龙舟队、独竹漂队抓住每一次一个小时的比赛场地训练时间,进入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

这一小时对于贵州龙舟队教练文朝汉及队员们来说非常宝贵,他们不仅要适应郑州的气候和温差,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状态,适应水面状况。

此次贵州派出的龙舟竞技代表队年龄最小的才16岁,平均年龄也只有18岁,很多运动员都是高中生,运动员们把训练当比赛尽情挥洒汗水,听从教练的指挥。

事实上,自龙舟比赛开赛以来,以学生娃娃为主的贵州龙舟队,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龙舟赛场的绝对王者。

文朝汉已经参加了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取得了好成绩,这届是第五届,他带领队员们在中原大地延续传奇。

“总的来看,全国龙舟竞技水平在逐年提升,竞争一届比一届激烈,云南、海南等地的龙舟竞技队实力不容小觑。”文朝汉说,龙舟竞技水平逐年提高,各民族运动员在一起切磋提高,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还有着深远浓厚的民族情谊。

呕心沥血,

唯愿把精彩延续下去

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陕西非遗花样跳绳队引人瞩目,他们的队员年龄跨度非常大,既有十岁的学生,更有一位年逾八旬须发皆白的“绳王”胡安民。

胡安民用尽一生心血,以传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为己任,现在的他依然精神抖擞,最使他开心的是,将与10岁的孙女胡紫萱同台表演。

陕西花样跳绳最早由胡安民的奶奶从清宫中带出,其技法结合了陕西的社火、杂技、体操、舞蹈、武术,使跳绳不只能够锻炼身体,而且更增加了跳绳的艺术感染力和团队精神,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西安市和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请全国非遗项目。

81岁的胡安民是第六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他在民族大联欢上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同时深刻认识到祖国民族团结、国家繁荣稳定的重大意义。

“下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海南举行,只要我还健在就一定要参加,那时候我的第二个孙子也5岁多了,也能够上场表演了。”胡安民以传承花样跳绳为己任,家人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儿子、儿媳妇、孙女都是陕西非遗花样跳绳队里的中坚力量,希望能把在中原大地上的精彩延续下去,到全国的赛场上结交更多的朋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