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
252封信表感谢
豫疆两地一家亲
相聚短暂情谊深
宾至如归似亲人
惜别之时连说“中”
唱起山歌敬亲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盛会,让各民族兄弟姐妹认识一座城
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战龙

9月8日至9月16日,郑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宴开启。

大河之南,九州之中,东南西北,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齐聚中原大地,畅叙手足之情,共话民族赞歌。青春热情的志愿者,如郑州之绿,春风拂面;不辞辛劳的工作人员,如嵩山之石,质朴厚重。

每个人都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用辛劳,用汗水,汇聚起郑州、河南一个大写的“中”字。

话郑州变化:越来越有国际范

“郑州变化真大,环境更好了,经济更发达了,加入了‘万亿俱乐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市民热情友好的态度,让甘肃代表团联络员闫长武欣喜又惊讶。

“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到咱们郑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是高楼越来越多了,大街小巷越来越干净了,更能够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意气风发,我为河南、郑州的飞速发展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作为郑州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对郑州的巨变有着切身感受。

同样作为郑州人,央视资深体育记者李武军也有着别样的感受。漫步在郑州街头,拆墙透绿的公园与城市融合交汇,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芳草吐绿,整洁明净的路面井然有序。特别是主干道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海报“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等营造的浓浓氛围,让李武军忍不住用手机拍摄了一段视频,发给了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

来自英国的司徒建国,4年前曾经来过河南,这次他以记者的身份故地重游,他说:“我要把我看到的变化通过视频传出去,让全世界看到美丽的郑州,厚重河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认识郑州,了解河南,爱上中原这片神奇的土地。”

话志愿者:郑州不仅城市美,人更美

闭幕式上,运动员代表手捧鲜花缓缓走向志愿者代表,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也让盛会的幕后者走上了前台。

此次盛会共招募赛会志愿者7000名,城市志愿者4万余名,日均10万名志愿者穿梭在场馆、宾馆、大街小巷,成为流动在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星河。

“从上车出发开始到活动结束返回驻地,志愿者们全程无缝对接,志愿服务做得非常好。”参与了4届民族运动会的湖南代表团成员丁亚波说,“我在街上问路,大家非常热情,讲得特别仔细,河南人民都在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

57岁的四川代表队运动员牛红评说:“我是第一次来到中原,中原人太热情了,精气神儿十足,我和队员刚到郑州时就小转了一下,当时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沿着金水路附近转了一圈,一路上给我们讲了郑州的文化、城市的地标,还给我们介绍郑州的小吃,非常友好。几天下来,每到一处,我们都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

参加高脚竞速比赛的畲族小伙儿雷王兵,提起本届赛会的服务工作,竖起了大拇指。他表示,无论是车辆的安排调度、饮食的口味,还是赛会志愿者的专业服务,都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话服务接待:胜过家一般的温暖

“热烈祝贺广东省代表团龙舟项目比赛再创佳绩”,当广东代表团比赛结束回到酒店,被大门上迎面而来的条幅所吸引,接待组的工作人员为运动员送上一份特别的祝贺,送上了鲜花和掌声,祝贺他们凯旋。

晚饭时间,忽然音乐响起,酒店工作人员推着蛋糕进来,把当天过生日的运动员请上了舞台,给他们戴上了生日帽,齐唱生日快乐歌。龙舟运动员何彩容难掩内心激动:“第一次过这么隆重的生日,是在郑州,这将是我此生最美好的回忆。”

这样的美好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的酒店上演。

生日了,有人端着生日蛋糕,送上最温暖的生日祝福;天气转凉,有人准备好红糖姜茶,为运动员驱寒御暖;八九岁的运动员不太会洗衣服,有人将他们的衣服集中收集和清洗……酒店无微不至、贴心周到的服务暖到了每一个代表团成员的心里。

话媒体接待:他们是郑州的一面镜子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个亮点,郑州开创了一个新的媒体接待模式,就是当地媒体服务外地媒体。

“作为一个有着17年工作经历的体育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细微处体现出郑州办大赛的能力和水平,郑州已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水平和能力,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当地媒体同仁来服务外来媒体同行,真的要给这个举措和‘郑州模式’点个大大的赞!”央视记者魏晓南说。

她认为,同行之间最懂得对方的需求,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提供的帮助很贴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这些当地的同行对郑州有着最深的了解,又有着作为媒体人的专业优势,他们又成为我们了解郑州的一面镜子,是一个个宣传郑州、宣传赛事的义务宣传员和移动平台。

央视资深体育记者李武军是郑州新密人,他说:“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规格高、组织好,被我们媒体人称为是‘河南的奥运会’。对外充分展示了郑州及河南新的形象,也为郑州及河南积累了办大型赛事的宝贵经验。作为郑州人,我由衷地为家乡感到骄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