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与共和国同岁的张美荣,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2005年退休以后,她在家看看外孙女,抽空在家带带学生辅导作业,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如果不是社区那一次看似“偶然”的造访,或许张美荣的退休生活就一直这样波澜不惊。 因为既是教师又是老党员,2012年5月,社区就派人到她家,动员她到社区做党务工作。张美荣当时想得很简单:反正带学生也就下午5点到7点两个小时,一天在家也没有什么事,组织上又需要,就干吧。于是,她受聘于花园路街道做党建工作,任通信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 也许性格就是如此,一上任,张美荣就开动脑筋,干什么?怎么干?用她的话说:“干就要干出个样子。” 当时办事处正在推进“九在楼组”活动,涵盖学习、健康、清洁、奉献等九大项。张美荣琢磨了一下,就从最容易见成效的“清洁在楼组”着手。张美荣带领居民清理楼道,然后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拿出7000多元粉刷楼道,又买来书画和镜框,从一层到顶层把楼道装饰一新,洁白漂亮的楼道使这个老旧楼房焕然一新。 楼道干净了,还要有品位,于是,张美荣又把家里的书架和小石桌搬过去,放上一盆绿萝,配上两把椅子,楼道顿时变身成一个温馨的居民会客厅、楼道读书角。老人在这里消暑纳凉,孩子在这里学习玩耍,小小楼道弥漫着温馨和诗情画意。 一炮打响,从此,张美荣的社区梦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她像拍“连续剧”一样,一集一集地丰富着幸福社区梦。经过三年的努力,张美荣所在院区的11栋楼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楼道文化。 初心一旦扎根社区,必将生根开花结果。经她之手,开发出的服务链条越来越长,日间照料就是一个很贴心的创意。 说起这个创意的缘起,还因为一次偶遇。那天,不知什么原因,5号楼的高松花老人看到她走过来,就抓着她的领子要打,不是被居民及时拉开,脸上还真要挨一巴掌。无冤无仇的,咋会闹出这一出?晚上,张美荣敲开高松华家的门一看,惊呆了:80多岁的高松花正在为轮椅上儿子擦脸、洗脚。原来,她儿子得了不治之症,生活不能自理,白天室外的演出音响吵得他儿子心烦不能休息。高松华一肚子气就莫名其妙地撒在张美荣身上了。 无辜挨了打,反而让张美荣脑洞大开:社区一家人,得互相有个照应。后来,高松华的儿子去世了,张美荣除上门问候,还给高松华老人送包子和粥,同时和社区养老服务队约定,定期照顾高松华。现在,高松华只要一看见张美荣,老远就喊:“闺女过来!” 老党员张惠娟在家中去世了,儿子媳妇七八个人给她穿不上寿衣,于是就找到了张美荣。其实,张美荣也从来没有做过这事儿。但她从家属无奈求助的眼神中找到了力量,硬着头皮颤抖着为老人穿好了衣服。当她松口气直起腰时,看到老人的儿子媳妇齐刷刷地跪地给她磕头,眼泪霎时间充盈了眼眶。 张美荣在社区7年多,故事一箩筐,但每个故事里都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根“红丝带”。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