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边艳 赵颖 文/图 连日来,新郑市具茨山猕猴桃成熟了。它们正“坐”上物流车,通过电商网络送到消费者手中。 大槐树村里那些与猕桃谷签订带贫协议的贫困户,展开了笑颜。“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能拿一笔土地流转费用,公司又聘请我们回来工作,一天工资能拿150块,日子越过越好了!”一个在猕桃谷工作的大爷乐呵呵地说。 猕桃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白林松说:“新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猕猴桃,《诗经·桧风》上写‘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苌楚就是猕猴桃,让这种古老的物种在具茨山上重新焕发生机,是农民的期盼,也是我们的梦想。” 查资料、找专家,四处学习观摩,2016年,白林松定下决心要在具茨山种植猕猴桃,这与具茨山管委会一拍即合,当即成立了新郑市猕桃谷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流转了村内群众的200余亩土地,白林松就开始了他的征程。在山里做农业,他前前后后栽种了26种的猕猴桃。为了保障品质,他坚持不让果树早挂果,到了成熟的季节,却迟迟不开始卖。他说:“今年后期雨水量大,目前确实可以卖,但品相并不完美,要做就要有最好的品质,上市时间再推迟一周。” 终于到了白松林认为品相完美的时刻,摘一颗下来,黄心绿瓤,清甜多汁,一下子就征服了大家,一张张订单络绎不绝,快递车往返不断。白林松很是开心:“去年我们便将产出的猕猴桃送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院进行了测评,并参加了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的评比,拿到了全国优质猕猴桃品鉴会金奖。”产品好,消费者都愿意买,最早种下的30余亩,上市三天,就卖光了,园内只剩下一些采摘果品和晚熟品种。 于是,不断有周边村落的村干部、致富能人到猕桃谷观摩。白林松从地域优势到产品质量、从培植技术到亩产产量、从市场分析到产品销售、从投入成本到预估收益,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 “我是希望大家都种,做产业大家聚力抱团,才能成规模成气候。何况具茨山本来就是旅游区,如果能种植成千上万亩猕猴桃,我们这里也就成了产区,到时候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遇。”白林松对未来充满憧憬。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