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6版:枢纽之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鲲鹏击浪 东风鼓满万里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鲲鹏击浪 东风鼓满万里帆
位于“米”字形高铁中心的郑州,顺畅通达全国已成现实
郑州宇通客车运用现代新的管理体系,积极整合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机生产车间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倩 赵柳影 徐刚领 文 马健 宋晔 丁友明 图

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

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

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

大交通之势

大开放之势

大产业之势

大文化之势

大生态之势

努力走好“枢纽+开放”这条路子,抢先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一门户、两高地”体系,“郑州枢纽”正在动起来、强起来……

大交通之势:“铁公机”联动通四方

枢纽之城畅通八方,郑州正以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之势在中原大地上迅速崛起。

每天,郑州机场上空,数千架飞机在此起落,将郑州与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插上腾飞的“翅膀”,郑州不断从“中转型”枢纽向“门户型”枢纽转变。

郑州—卢森堡的“空中丝绸之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双方“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航空运输体系。继“郑州—卢森堡”双枢纽之后,“郑州—乌塔堡”双枢纽呼之欲出。

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郑州机场的航线网路也越织越密。今年7月份以来,郑州机场新开、加密了多条航线,新开郑州至菲律宾卡利博航线,新开郑州至吉隆坡定期国际客运航线,首次开通郑州至普吉、曼谷航线等。

高速铁路的出现,不断满足了人们对美好出行的向往。位于“米”字形高铁中心的郑州,顺畅通达全国已经成为现实,在郑州乘坐高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人们的首选。

郑州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徐兰两条高速铁路大动脉在这里交会,站在全国快速铁路的十字路口,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目前,郑太、郑济铁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伴随着郑万、郑阜、商合杭铁路的开通倒计时,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正在逐渐铺开。

通过数据看发展。目前,郑州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856.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84.9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努力走好“枢纽+开放”这条路子,抢先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一门户、两高地”体系,“郑州枢纽”正在动起来、强起来……

大开放之势:“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

新时代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一带一路”贯穿从沿海到内陆的纵深开放。

当前,郑州站位全局谋大势,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开放全局,充分发挥“四路”“五区”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构建国际陆港、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指定口岸等高水平开放载体平台体系,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实现了开放水平的重大跃升,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争做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

扩大对外开放,通道是关键。依托郑州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近几年,郑州持续拓展开放通道,着力强化“四条丝绸之路”联动建设,为郑州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形成了“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航线网络,覆盖23个国家近200个城市。“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打通了东联西进南拓陆路通道,覆盖24个国家、126个城市。“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跨境电商“1210”模式全国推广,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全国持续领先,河南E贸易辐射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畅,有效衔接青岛、连云港等重点港口,加快建设“内陆无水港”,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区域节点城市为支撑的陆海货运通道枢纽。

“四路”融合发展,推动多式联运发展,郑州机场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等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也为郑州对外开放形成融合之力。

下一步,郑州将进一步加快形成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积极扩大对外交流,聚焦商贸物流、航空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不断提升郑州知名度、影响力;加快培育以国际性战略企业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高郑州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大产业之势:立足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基础资源禀赋优势,错位发展、扬长补短、彰显特色,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高效衔接的大产业。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古代制陶、制瓷、冶铜、冶铁、纺织的主要发祥地。改革开放,郑州工业发展提速。近年来,智能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年均投资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郑州制造、郑州品牌加速走向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围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为全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和服务业七大支柱产业,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和数字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了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金融、商贸物流等一批战略支撑产业,旅游业、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郑州做强大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当前,中央支持和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布局的力度不断加大。郑州市提出,要突出先进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坚持把制造业发展摆在首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确保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稳定保持在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据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优化制造业布局。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抓好企业上云工作,建设“工业大脑”,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层级。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努力在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不断突破,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