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1/2019-09/19/04/20190919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传承好红色基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传承好红色基因
新县田铺大塆一景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村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摄
彭芳珍在自己的“匠心工坊”外整理鞋垫摊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摄
田铺大塆村文化墙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摄
新县境内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附近的英雄山八面红旗雕塑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翟宝宽 陈耿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并与当地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动情地说,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新县,总书记牵挂着老区群众的生活。在田铺乡田铺大塆,沿着村间小路,总书记实地了解这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搞活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

9月17日、18日,郑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新县,走进这片令总书记牵挂的红色土地。

总书记的到来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与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交流的地方,在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陪同总书记在博物馆参观的有该馆馆长汪蔚。

鄂豫皖苏区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我们学习了总书记讲话精神,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总书记来到我们博物馆,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汪蔚说。

我跟总书记握了三次手

“现在想想还是很激动,我跟总书记握了三次手!”9月17日晚,65岁的黄德耀动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和总书记见面的场景。

“当看到总书记从展馆里走出来的时候,我们18个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热烈地鼓起掌来。”黄德耀激动地说,“我们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总书记的手厚实温暖。”因为站在前排,总书记第一个握了黄德耀的手。

黄德耀激动地向总书记介绍了家里的革命史。他的外祖母晏春山被捕后受尽了酷刑,最后高呼“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了悬崖,被誉为大别山的“江姐”。如今黄德耀被聘为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师,讲的就是满门忠烈的红色故事。

讲完以后,黄德耀不由自主地向总书记行了一个军礼,并再一次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告诉总书记,自己一定会传承好红色家风,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总书记称赞他讲的课有感染力、说服力。总书记同时勉励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总书记离开时,黄德耀再一次与总书记握手,短短时间内与总书记握了三次手,这让他倍感兴奋。

“我一定传承好红色家庭的红色家风,做一个红色基因的传承人。”黄德耀激动地说。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

在新县,总书记不仅缅怀革命先烈,也牵挂着老区人民的生活。在田铺乡田铺大塆,沿着曲折别致的村间小路,总书记实地了解这里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搞活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

田铺乡田铺大塆村,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距离新县县城24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2016年初,当地引进“乡村创客”,修缮民居,开办民宿和特色商铺,最大程度保存了村落历史风貌,让古村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2018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5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

沿着曲折别致的村间小路,总书记先后走进大塆村“匠心工坊”手工艺品店、“老家寒舍”民宿店、“不秋草”竹编工艺店等创客小店。

“老家寒舍”民宿店的老板叫韩光莹,今年48岁。2012年,他离开家乡远赴韩国一家造船厂打工。2016年,老家的美丽乡村建设让他心里向往,便辞去了国外的工作回家创业,投资20多万元将老家的土坯房改造成民宿,接待外地来的游客,是大塆村的第一家民宿。

“总书记来到我的家里,亲切地问我民宿的经营情况怎么样,询问我母亲的年纪,非常的平易近人。”回想起见到总书记的场景,韩光莹依然难抑自己内心的激动。

如今,“寒舍”每年给韩光莹带来8万~10万元收入,他还成了村里民宿合作社的带头人,带领全村11家民宿把规模越做越大,希望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书记买了我几双鞋垫

在“老家寒舍”的对面就是“匠心工坊”手工艺品店。34岁的彭芳珍是这家店老板,2016年以前,她一直在北京打工,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她回到了家乡,投资开了这家店,向游客销售鞋垫、虎头帽、布鞋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总书记来的时候看到我店里的鞋垫,很喜欢,自己掏钱买了几双,还鼓励我把生意做好,带动乡亲们一起走向美好的生活。”彭芳珍开心地说道。

她经营的这家店目前有两名店员,都是当地的村民,一个负责向游客展示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另一个负责销售。她还收购附近村民在家里制作的手工艺品放在店里卖,带动很多村民致富。

“生意还不错!很多游客喜欢我店里的东西!”彭芳珍说。靠着这个小店,彭芳珍在家门口每年就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对于未来的日子,彭芳珍充满了信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