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地铁14号线(一期)投入运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本报记者 李丽君

“中部机遇”系列报道之五

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减证便民”“一窗受理”“争当店小二”“周末不打烊”,打造“以人民为中心”政务服务郑州品质,提升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让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简政放权的含金量。

经济发展的活力来自企业,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在精简事项、完善机制和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整体政府理念,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精简事项“减证便民”

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减证便民”活动,先后分四批共清理规范市县两级420项证明和盖章环节,取消关系证明、收入证明等繁文缛节和不必要证明事项383项,保留证明事项61项。如,在商事登记业务方面推行的证照共享,凡是系统内可查到的证照,办事群众和企业均不再提供复印件或原件予以证明。而在公积金业务办理中,清理掉14项证明材料,目前有8项业务仅凭身份证便可办理。预计到今年底,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较年初减少60%以上,梳理并实现50个事项仅凭公民身份证办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政务服务抽查满意率达96%以上。

一窗通办让群众少跑路

窗口集成,变群众办事“找部门”为“找政府”。2018年12月19日,郑州市政务服务大厅试运行,改变过去政府部门职能分工过细、办公场所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变“部门窗口”为“政府窗口”,有效破解了过去群众办事跑多趟和窗口“冷热不均”等问题。

如今,全市45个职能部门878个审批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市级办事大厅,事项进驻率、分类一窗受理率均达75.8%。大厅工作人员通过接受业务培训,从只会一个部门的特定事项的“单一型、专科型”人员,成为能够受理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综合型、全科型”人才。

据测算,自开展政务服务咨询辅导工作以来,企业群众提交申请材料一次性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合格率较以前提高了近50%;窗口单日受理量较以前提高150%,窗口单位时间内受理效率提高了30%,群众排长队现象大幅减少;审批后台审核速度明显加快,每百件办结时限较以前提高了46%;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服务链接“零缝隙”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我市探索固化了一批办事大厅便民服务举措,形成了群众办事“进门有引导、咨询有辅导、全程有帮办、结果免费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一条龙服务链条。

人人都当“店小二”。建立健全导办、领办、协办、陪办、巡办、督办“六办”机制,政务服务人员遍布办事大厅各个角落,形成了志愿服务、网格管理、巡查督办“三位一体”无缝隙服务模式,对办事群众需求随时响应、立即解决,竭尽所能当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事事都有“专人帮”。组建专门代办帮办队伍,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审批服务事项、疑难复杂业务,以及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者,根据群众意愿,全程陪同办理,无偿协助企业群众办理事项申报及相关工作,变“群众跑趟”为“政府跑腿”。推行免费复印、免费邮递、容缺受理、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实现政务服务“一次申请、免费邮寄、直接送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及时领证。

服务周末“不打烊”。在广泛征求意见、梳理便民服务事项、市政务服务大厅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以群众关注度高、发生频次高、办件量大的服务事项为重点,初步将市级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公积金服务、医保社保服务、车驾管服务、出入境服务等5大类共295项服务事项纳入“双休日便民服务”范围,并延伸至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在“服务事项、开放时间、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对外名称”五个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同城通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