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七商圈发展研讨会召开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新密力推美丽经济
管城区规范银基周边秩序
正反面教育齐发力 优化基层政治生态
这些老自行车牌照 承载着美好回忆
中原区积极引进域外资金
荥阳开展“送补贴”活动
强督查增实效 严奖惩促争先
巩义科普宣传进农村
产业扶贫催开乡村“致富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些老自行车牌照 承载着美好回忆

本报记者 郑磊 通讯员 王保喜 文/图

市民王怀民喜欢收藏老物件已经近30年时间了,其家中保存的一些老自行车牌照,记录着郑州的时代变迁,也承载着自己的美好回忆。

王怀民告诉记者,那时候买了新自行车的人都喜欢先“遛一遛”,然后再带上购车发票去上车牌,同时还要办自行车执照,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用铁锤砸上“钢印”,自行车车牌号、自行车执照号和钢印号都是同一组数字,“当时骑自行车上路和现在开汽车一样,只有办理了牌照和执照,才属于合法上路,只是不需要考驾驶证罢了。”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郑州自行车很少,且大都是单位公车,个人家里几乎都没有自行车。那时候,在公安局办理汽车和自行车牌照都是同一部门,汽车牌照收费2元,自行车牌照收费是0.15元。据王怀民家人回忆,1949年10月庆祝新中国成立时,郑州市曾组织了20多辆自行车上街骑行,骑行的队伍走到哪里,群众就围观到哪里,那时的自行车老百姓称之为“洋车”,因为数量太少,自行车在郑州市民眼里是个“稀罕物”,此后30年间,自行车一度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向往的“贵重耐用消费品”,骑着自行车被当作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被广泛使用,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大批电动车、汽车走入千家万户,而家庭购买自行车从作为交通工具而逐渐变成“健身工具”。

王怀民说,他1982年刚参加工作时,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是在郑州市公安局自行车管理所办理的自行车牌照。王怀民抚摸着手中的老款自行车牌照异常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与自己的爱车一起风雨同路、走南闯北的青年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