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省会新增28个市级 技能大师工作室
郑州地铁进入“刷脸时代”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时限压缩至百日内
新港大道今日 施工临时封闭
国庆期间郑州铁路增开列车76.5对
全市检查2941家医疗机构
淮河路街道:“一领四单”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淮河路街道:“一领四单”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绿云小区新貌
组织力实践中心
公益演出歌颂美好生活

走进二七区淮河路街道绿云小区院内,小区道路干净、宽敞,让人豁然开朗;中心广场上,老人们带着孩童在闲话家常;进入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各自休闲,怡然自得。置身清新扑面的小区广场,已很难把它和之前的脏乱差联系起来。

绿云小区之变是淮河路街道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浓缩。近年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尝试推行美好生活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绿云小区为示范带动,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切入点,创新探索了“一领四单”模式,走出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领四单”分类施策

让城市基层治理全域覆盖

从“问题小区”到面貌一新的“网红”小区,绿云小区的变化并非偶然,这得益于街道尝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党建引领,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自治结单”的“一领四单”治理模式,实现了群众的改造意见与党委政府的主导思想有机统一,老旧小区环境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和居住环境提升、治理水平提升的双治理双提升。85岁的居民卢万顺说:“我在这住了一二十年,从来没见小区这么漂亮过,现在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

如今,绿云小区的改造模式也成为二七区同类小区治理蓝本,“一领四单 五联共治”工作模式。

淮河路街道在实践中发现,“一领四单”不仅是老旧小区工程改造的有益举措,更是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因此,街道根据楼院特点,分类对老旧社区、城市新型社区、安置回迁社区的基层治理,全面推进,让“一领四单”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下不同的“单”,答不同的“卷”

针对商品房小区业主参与不足,居民、物业、社区居委会之间交流不畅,业主物业之间矛盾多等问题,街道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参与”的“1+3”基层协商民主模式,这样一来,矛盾问题、居民纠纷、房屋维修、便民服务等大事小情一起商量,大家都有了话语权,而不再是以往的“一刀切”。

城中村改造回迁后,村民从独居小院迁入了高楼聚居,生活环境和品质有了一定的提升,却也带来了邻里关系淡化、村委关系淡化沟通不畅等衍生问题。对此,街道以路砦安置社区为代表,推行“两同两化”治理模式,即党组织与物业公司同步建、村“两委”与物业人员同步兼任,进行物业管理市场化、公共服务城市化。

“我们摒弃了以往一股脑抛给‘外来户’进行物业管理的老套路,根据‘熟人社会’的原理,开展工作要顺利得多。”路砦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同时也是路砦物业公司总经理的路海军介绍。如今的路砦花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曾经的陈规陋习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文明新风。居民们说:“现在的小区比原来强十倍不止,不光是环境变化,人心也齐了,从村民变身为市民,大家伙都很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

党建引领构筑基层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我们在总结前期绿云小区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以提升组织力为统领、以‘一体两翼四盟五区’为体系、以‘一征三议两公开’为抓手、以组织力实践中心为平台,以区域化党建为方向,以群众居住区为中心的治理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切入点的党建工作思路,坚持多元参与、共治共享。”二七区淮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召玉介绍。

淮河路街道着力构建“一体”党建,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楼院党支部、党小组+居民自治组织、志愿服务队为基础的“上下联动”组织体系,实现了“三类组织”全覆盖。这样一来,便为“一领四单”中的“一领”奠定了组织基础。把党的工作开展到了群众身边。

“以前我们到楼院开展活动,最多的就是打扫卫生。有了群众的‘需求清单’,我们参与楼院治理的内容一下子丰富了很多,大家也更有积极性了。”餐饮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贺艳丽说。

街道通过搭建党建联盟、公益联盟、自治联盟、发展联盟“四盟”平台,吸纳驻区公共单位党组织、企业商户等入盟,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制”,签订了“契约制”共建协议,认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群众所想所盼的项目,构建了区域化党建共建体系,强化了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也把更多贴心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扭住红色物业“关键一环”

“我们探索‘党建+’物业工作模式,就是要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把群众的小事解决好了,社会治理的水平也就提升了。”秦召玉说。

作为“自治结单”的重要一环,街道按照市委建设红色物业八条,选择亚新物业作为试点,成立了全省首个红色物业示范项目,健全了“365”工作机制,把党组织的触角更多、更精准地延伸到群众身边。

所谓“365”即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建立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形成问题共解、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的工作模式;搭建“红色堡垒”“党员先锋”“志愿服务”“智慧社区”“智能互动”“慈善公益”等六大平台,坚持项目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推出红色文化、贴心管家、社区宜家、雅居生活、安居守护等五大服务,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管理和业委会等多方协同治理局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红色物业不仅要红在小区内,更要走出去。”街道引导红色物业成立红色服务小分队,对照社区服务清单、需求清单,主动认领义务维修、困难帮扶、文化活动等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治理良性互动。目前,通过单独建、联合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物业公司党员作为兼职委员等方式,已建成中房物业、盛世物业等一批红色物业。

社会服务“柔性力量”

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治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在有效探索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同时,把社会服务作为促进治理的柔性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感。”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冬说。

作为“共建做单”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路街道注重链接社会资源,为群众更精准地服务。近年来,街道构建了“四心两化”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家庭计划服务中心、颐养安居中心、社会组织统筹发展中心、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八大中心”社会服务架构,创新推行了“公益创投创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托底、志愿服务助推温暖”的三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式。

每个月,淮河路街道都会举办一次“联心公益节”,集中展示为群众提供的多种服务,已然成为街道一张响亮的名片。同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营养小厨房基本实现辖区群众生活半径、服务半径全覆盖,有效破解了政府公共资源不足、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打造了群众“身边的公益”。三年来,共撬动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服务群众约10万人次。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有了道路整治提升的“面子”,更要有小区焕颜的“里子”,内外连线,才能实现美好生活环境的整体提升。

淮河路街道对标城市有机更新内涵,在总结绿云小区、兴华南街路院同治经验基础上,正在稳步推进“三路一园”建设,探索实行道路、楼院、街坊同步治理,同时突出街景、文化、功能、业态一体更新,进一步打造美好环境,尽享美好生活。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现实需要。”秦召玉表示,淮河路街道党工委将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在思考总结“一领四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中心城区“优”起来的命题,全面推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构建美丽和谐新街区。 刘伟平 陈静洲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