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一场运动会 提振精气神
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运动会 提振精气神
绿城更绿城市更美群众笑容更灿烂

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 王治)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于9月8日至16日在郑州成功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首次举办的国家级民族体育盛会。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郑州专场,就此次运动会的基本情况、特点等进行介绍。

在省委省政府、省筹委会的精心指导和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郑州市坚持以“四个满意”为导向,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办会灵魂”,按照安全保障、城市环境、竞赛场馆、赛事组织、接待服务“五个一流”和大型活动、精神风貌、成就展览、舆论宣传、志愿服务“五个出彩”的竞进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把运动会办成了一届安全、节俭、创新、出彩的民族体育盛会。

开幕式直播观众近1亿人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大、亮点多、有特色、氛围浓、反响好,是一届令人难忘的体育运动盛会。

规模大。本届运动会共有17个竞赛项目、194个表演项目、2679场赛事、7009名运动员。其间,组织了开(闭)幕式、民族大联欢等大型活动7个;参加开(闭)幕式预演和正式活动的观众近20万人,开幕式直播收看观众近1亿人;项目设置、参赛人数、赛事场次、大型活动规模均为历届之最。

亮点多。开幕式设计的“幸福路”“团结门”,激发了赛会嘉宾“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自信心、自豪感;荣获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陇海大院”,邀请西藏、新疆等代表团共庆中秋佳节,彰显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火炬传递首创5G实时传输,10个比赛场馆、53个驻地宾馆、三环内城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有特色。全程提供“热情礼貌、规范细致、尊重习俗、就近安排、安全高效”服务,高标准接待服务对象11359人。全市49个志愿者服务支队、7000多名赛会志愿者和4万多名城市志愿者参与服务;安排车辆1.97万台次,保障交通出行55.02万人次。同时,开(闭)幕式还精心展示了各地区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作品;黄河、太极、少林等“河南元素”,钧瓷、唐三彩、木版年画等54个河南省非遗项目,宣传片《老家河南》《商都郑州》等,彰显了中原文化的浓郁特色和独特魅力。

氛围浓。《人民日报》等120多家媒体、1200多名记者驻会报道,中央电视台播发新闻152条、专题95条、时长365分钟,《新闻联播》7次报道,人民网等百家网络平台全程直播开(闭)幕式、火炬传递、民族大联欢等活动,累计浏览量突破33.6亿次、发稿577万篇,报道规格和频次均创新高。300多万市民参与民族运动会进社区、进学校等“七进”宣传活动,“我需要您,一起温暖这座城”成为城市主旋律。

反响好。精品精细精彩的赛会筹备,真心用心精心的全面保障,得到了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收到了34个代表团4780封感谢信、231面锦旗,获得了近700万群众的点赞好评。

提升环境提振城市精气神

圆满成功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砥砺了郑州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展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和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同时,也锤炼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组织、协调、攻坚能力,为今后承接办好重大活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郑州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目标初步实现,绿城变得更绿、城市变得更美、群众笑容更灿烂,郑州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精神进一步升华,激发了广大市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责任担当,点燃了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激情热情,坚定了开创郑州改革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决心,发展自信和主人翁意识得到持续增强,整个城市的精气神得到提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