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1/2019-09/30/B04/20190930B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辉煌征程七十载 沧桑巨变展新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辉煌征程七十载 沧桑巨变展新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全省上下团结奋斗,奋力拼搏,谱写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粮食连年丰收,工业实力迈上新台阶,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网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城乡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1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省生产总值在1949年仅有20.88亿元的基础上,连续跨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分别于1971、1991、2005年跨越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台阶,又分别于2010、2013、2016年迈上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三个新台阶,2018年达4.8万亿元,经济大省加速崛起。从2004年起经济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国第五位,经济大省地位日益巩固。

2

人均生产总值稳步增加

1949年,全省人均GDP仅50元,在1955年突破百元,1985年突破500元后,又分别于1989、2005年突破千元、万元大关,并于2009、2012、2016年分别迈上2万元、3万元、4万元新台阶,2018年突破5万元,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28位提升至第18位。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全省人均GDP是1949年的131.8倍,年均增长7.3%,对于河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大的省份,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实属不易。

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农业生产基础单薄,粮食产量较低,“靠天吃饭”现象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全省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42.7亿斤,到2006年突破1000亿斤后继续稳步提升,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2018年再创历史新高达1329.78亿斤,是1949年的9.3倍。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400亿斤,实现了从缺粮大省到“国人粮仓”的历史性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经济作物和畜禽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增长,2018年全省油料、水果产量分别是1952年的18.8倍、56.2倍,肉类、禽蛋产量分别是1980年的12.0倍、26.1倍。

4

新兴工业大省快速崛起

新中国成立前,河南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除生产少数几种产品外,现代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经过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河南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省成长为新兴工业大省,工业规模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全省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幅跃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进入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钢材产量3661.0万吨,是1978年的118.3倍;手机等生产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10年全省手机产量只有两万多台,2018年达2.06亿台,占全国手机产量的11.5%。

5

服务业发展蓬勃兴旺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规模明显偏小。1949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仅2.95亿元,到1978年也只有28.61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两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1228.9倍。随着服务业各领域对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准入不断放开,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全省服务业市场主体从1952年的0.4万户增至2018年的502.64万户,占全社会市场主体的87.4%。

本报记者 侯爱敏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