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9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1/2019-09/30/B09/20190930B09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中心”龙头高昂 “挑大梁”阔步向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中心”龙头高昂 “挑大梁”阔步向前
郑州成为汽车基地之一
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
焊花飞舞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近年来,郑州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持续求进,积极作为,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挑大梁、走前头,让“郑中心”这个龙头高高昂起,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古语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依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河北、山东、安徽部分地区,涵盖5省30个地级市及3个市辖区、县,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很显然,中原经济区地处国家中心地带,是交会东西、贯通南北的核心地区,战略地位突出。同时,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是全国重要的要素和产品市场。

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收入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然而,中原经济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全国和世界经济大格局。首先,从工业化角度看,中原经济区拥有广阔的内部市场、庞大的人力资源、丰富的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等,发展潜力巨大。其次,从城镇化角度看,随着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率的提高,新增的庞大城市居民将拉动数万亿元的投资。和沿海地区不同,河南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这也是在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探索道路。

河南选择的发展路径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是制约河南“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最现实的矛盾。河南省确定,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之路。

河南确定新型工业发展方向转向为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标志。河南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产业效益,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

河南成为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在沿海向内陆转移产业的大环境下,中部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随着河南区位、市场、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的日益凸显,河南正在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境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当前,中国产业布局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在内需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西部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河南作为中部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市场、基础设施等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大、商机多,广大客商到这里投资合作前景广阔。河南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区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化问题,中原经济区有近两亿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市场,这些产业又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推动承接转移的产业和项目主要向产业集聚区布局,促进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外向型产业集群,引领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郑州在中原经济区

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

省委、省政府要求省会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作用,郑州市提出建设郑州都巿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郑州都巿区啥模样?如何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对郑州都市区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相继落地,尤其是2016年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极大地提升了郑州在全省、中部地区和全国的战略地位,“郑中心”加速崛起。以“三大突破”为标志,郑州跨入全国特大城市行列,步入城市第一方阵,成为中原发展的新“龙头”!

郑州,从地理中心到发展中心,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释放国家战略叠加红利,对中原城市群的引领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地位日益凸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必将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新的增长中心;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不断增强“区位+交通”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聚“五区联动”之势,合“四路协同”之力,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基本形成,“国际郑”名副其实,“买全球、卖全球”加快实现。

2018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出炉,郑州排名第一。

本报记者 徐刚领 文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