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1/2019-09/30/D03/20190930D0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梦为马
不忘初心献余热 牢记使命传薪火
解放郑州立奇功 抗美援朝显英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忘初心献余热 牢记使命传薪火

人物名片:

朱格信(上图中),今年82岁。先后在坦克部队野战医院担任保卫、卫生员,后随部队去洛阳担任司令警卫员、文书员等。如今,他是郑州“老战士之家”的一员,仍然保持着革命战争时期昂扬的精神状态,不仅见证着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继续发挥余热,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不忘初心追寻红色记忆,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1951年,朝鲜战场的战况愈演愈烈,不到14岁的朱格信,看到家门口开封西大街不远处的坦克部队野战医院门前忙忙碌碌,他进去了:“大夫,我想当兵,为人民服务。”这名姓徐的女大夫看了一眼说:“你才多大,个子这么小?!”“那你看她还没我个子高呢,她能当兵,我也能。”朱格信手指着眼前的一名女兵说。 拗不过朱格信的徐大夫,最后把他领进野战医院院长办公室。一番苦苦纠缠后,院长拿着听诊器给他心脏做检查,检查身体没问题后,院长说:“好了,这个小鬼可以,留下来吧。” 终于可以如愿成为一名军人,朱格信非常高兴,怕父母不同意,他当晚都没回家,不过,第二天,父母还是找到了医院,看到朱格信倔强的坚持后,父母也同意了。 从那以后,他成了医院的一名卫生兵。 很快,抗美援朝动员令来了,为了战争的需要,朱格信和他的战友必须去掉解放军标识,保密自己的身份,朱格信忍痛将家人送他的新年礼物——水壶和毛巾进行了处理。

当年5月份,他们就随部队到洛阳,原来的后勤部队医院撤销,成立了第四坦克兵训练基地,让他们加紧练习开汽车,半年后全部输送到朝鲜准备打仗。而他因为年龄太小不能上前线,成了司令警卫员。 说起当时的场景,朱格信至今还记忆犹新,“我陪着司令去现场,一个班的学员车,10多个人翻到深沟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朱格信说,这些学员比他大不了几岁,都是各个单位抽出来的骨干分子,有文化、有干劲…… 两年后,部队成立专门培养团级连级干部的坦克预备学校,他被调到第一营部当文书员, 直到1956年复员转业到一家药品厂,1997年退休。 朱格信说,短暂的5年军营生活,对他后来的成长、工作态度都起了决定性作用,也让他想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朝鲜前线,黄继光他们浴血奋战的画面,时刻萦绕在他脑海。

9月25日,在老战士后代张爱兰创办的郑州“老战士之家”,记者看到,激情昂扬的朱格信忙前忙后,有电话来了,他马上接;有远道而来的老战士或亲属来了,他会赶紧招待;有宣讲活动,他会自告奋勇报名参加,腿脚不好的他也一场不落。 “他的诗歌写得很好,每天坚持来我这儿不求回报。”张爱兰说起朱格信也是赞不绝口。

2009年1月15日,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成立,朱格信听说后就来“报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他曾经一个部队的两位战友都来到这个“家”,68年战友情,他们还能常常相聚。而今,郑州的发展可圈可点,特别是这20年来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门口的路也宽了,街道也变靓了,生活充满了阳光,人也越活越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需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去努力践行。我们也会追寻红色记忆,走进机关、校园、社区去传承红色基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发挥余热。 据介绍,目前,“郑州老战士之家”,接待来自北京、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湖北等全国各地老战士3500人次,老战士子女、烈士遗孀及家属4800余人次,注册老战士5600余人。为100多名老战士找到当年的同生共死战友,圆老战友的相聚之梦。朱格信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作为一名老战士,他将身体力行,继续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把中国革命的好故事、郑州发展的好故事讲好,建功新时代,为实现强国强军梦不懈奋斗。 在记者结束采访时,朱格信即兴赋诗一首《国庆》:

举国上下共欢庆,国强民富喜盈盈。

今日国庆七十载,齐心奋进圆美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