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1/2019-09/30/D04/20190930D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梦为马
我以我心书历史 见证铁龙通四方
扎根热土爱无悔 心手相牵血脉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扎根热土爱无悔 心手相牵血脉连

人物名片:

罗德远老先生,今年78岁,祖籍南阳唐河县,是郑州市建委的一名退休干部。自从1958年来到郑州,他就与郑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扎根郑州、服务郑州、建设郑州、美化郑州。

1958年,17岁的罗德远来到郑州当工人。 “1958年的郑州很一般,当时比较繁华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解放路二七广场,另一处是碧沙岗,所谓的繁华也就是人比较多。”罗德远说,当时的交通只有公交,车也不多,自行车都很少,有自行车的就算是富裕家庭了。“交通非常不方便,人们晚上一般很少出去,除了主干道,一般的街道晚上都没有路灯。”

罗德远说,那时的道路也不多,文化宫路往西就没有路了,建设路桐柏路两侧由煤渣铺了一点儿路。从西郊到市区只有一条通道,从建设路河医立交桥到金水路,其他路都通不到市里去。“那时我住朱屯,到碧沙岗也就2公里,但是当时我们就过不来,因为中间有国棉一厂、三厂、四厂、六厂,棉纺厂后面有一个排水沟,断面大概有五六米,上面没有桥,我们只能绕道桐柏路,然后从桐柏路到建设路再到碧沙岗。”

1959年,罗德远报名参军,暂时离开了郑州。1983年1月,他回到郑州。“我回来一看,郑州变化不是一般得大。中原路往西一直打通到伏牛路,新形成了德化步行街商圈和百货大楼商圈,亚细亚全国有名,那景象是真繁荣。”

转业后,罗德远到了建委工作,从此开启了他服务郑州、建设郑州的新生活。当时黄河路与京广路不通,为了实现路通,专门建了二环道,很简易,就是在铁路桥下挖了一个涵洞。

二环通了,各大商圈也越来越繁华,吸引来各地的客商,郑州的经济基础也比以前雄厚了,城市的规划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就计划开始修三环,1992年西三环在化工路剪彩,1994年北三环在南阳路清华园附近剪彩,三环修成以后,对郑州的交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环建成后,郑州的城市框架拉大,经济也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郑州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实施道路建设,城市发展一年一个样。 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经济越来越繁荣,渐渐地,人们的出行方式已由原来的步行、自行车转向了汽车,为了满足城市人们的出行需要,我市又开始计划修高架桥。2009年修京沙快速路,打通南北通道,随后陇海快速路、农业路高架的建成,大大缓解了日益拥堵的交通压力。

“郑州现在的发展,非常令人满意。我们这些从过去走过来的人,见证过郑州过去的面貌,再看到郑州现在的发展模样,南北通、东西畅,高楼大厦林立,地下有地铁,地上有高铁,空中有航空港,要为郑州点赞。”罗德远说,退休后他经常走出家门儿,到郑州的城外去看,不仅交通方便,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特别美。

罗德远说,作为曾经建设郑州的建设者,看到郑州今天的成就他特别高兴,人都有一个向往,希望给后人留下点儿什么,留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好。城市建设就是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为能成为郑州的市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骄傲。现在郑州正在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信郑州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