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原出彩 郑州先出彩出重彩之金水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践行使命勇担当 绘就民生新画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践行使命勇担当 绘就民生新画卷
足球特色课
扭起秧歌跳起舞
家庭医生签约现场
红色传统教育入脑入心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金水区以民意民声为决策依据,以民愿民盼为努力方向,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有机更新等重点难题开展集中攻坚,在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提升、精益求精,展现高品质现代化城区优美形态。

向问题“叫板” 让群众“叫好”

金水区作为第二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全区参加主题教育的单位共有88家,基层党组织1299个,党员37357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第三指导组的悉心指导下,金水区把理论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密结合,用“三个同步”,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学习与应用同步。通过集中封闭学、红色教育学、研讨交流学等途径,力求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及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至18日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做到精准学,在读原著基础上,深悟原理、指导实践,着力解决“学习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此外,“活力金水”宣讲团深入基层各单位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用爱党护党张美荣、大爱无边王宽、支教助学白珊、志愿服务周淑枝等身边典型的强大正能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激发党员干部的学用、学做热情。

调研与检视同步。金水区围绕现代经济体系构建、老旧小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城市形象与高品质现代化城区不匹配及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调研,以及拆迁遗留、问题楼盘、游园绿地、垃圾分类、服务阵地、信访稳定等一线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检视问题真因、检视症结所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带有全局性、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以调研和检视问题破局带动问题攻坚,为扎实推动整改奠定基础。

整改与实践同步。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金水区结合调查研究和检视问题重点内容,结合日常梳理掌握的具体问题,尤其是结合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坚持边学习边整改,边调研边整改,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有机更新等重点难题开展集中攻坚,通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点评会、召开项目推进会等形式,推动了丹尼斯周边、金水路沿线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化纤厂家属院、纬二路26号院等老旧小区高质量改造,探索出了路长制“一模式四体系”工作方法。特别是近期,针对工人新村脏乱差的情况,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引进专业公司启动了工人新村微改造工作,目前已召开征求意见会、协调会5次,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力争通过一段时间努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相互贯通的生动实践,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金水区委书记陈宏伟说。

随民心随民愿 你的梦我来圆

一砖一瓦,群众智慧。一草一木,匠心凝聚。“社区花园”“城市会客厅”“林荫大道”……经六路的微更新,每一寸都改到群众心坎上。

“原先院内路面坑洼不平,尤其一碰到阴雨天,积水很深,污水满溢,不仅路难走,味道也难闻,不少老住户都搬走了。”家住纬二路26号院3号楼的郑桂珍阿姨,说起一年前小区的环境状况,话匣子就打开了。花园路街道甲院社区纬二路26号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共有住宅楼24幢830户,是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后省政府建设的第一个家属院。随着时代变迁和政府后勤物业的变革,纬二路26号院逐步成为一个基础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混乱的老旧楼院,居民对提升院区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呼声越来越迫切。“你看这路,铺得这么平,以后再也不担心下雨天出不了门了。”“原先的废弃门球场改建成了小花园,园内放置了休闲桌椅,铺装了健康步道,种植了绿化景观,平时可以到这里散散步、看看风景,非常舒适。”“等到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我们在这儿的生活就更方便了。”……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标准,改造效果交给居民评价,确保群众满意才通过,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顺应时代之需 你“点单”我“下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顺应时代之需,答好民生之问。

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数据中心,标准化改造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国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县(市、区)。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以信息化为载体、辖区三级医院为引领、金水区总医院为纽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建立联合诊室、科室和病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驻社区”“进家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力最大限度向民生集中,2018年,民生领域投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完成就业创业培训5116人次,新增就业再就业32711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012元和26013元。新建成保障性住房6535套,落实青年人才公寓房源1500套,启动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200套,分配公共租赁住房4294套。发放低保、高龄津贴和残疾补贴等资金5489万元,免费为2923名残疾人办理“绿城通关爱IC卡”,群众基本生活更有保障。完成第一批52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和3.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位于金水北部区域的核心位置的金水区行政文化中心,作为郑州市北部区域的标志性建筑,总占地面积约421亩,建设总投资约40亿元,划为市民文化公园、市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金水区行政次中心三个地块,分批进行建设。金水区行政文化中心是金水在北部区域谋划实施的一个支点性、杠杆性的重大民生项目。

市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占地面积约129亩,建筑面积约18.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7.3亿元(不含土地费用),主要包括便民服务中心、图书馆、档案馆、体育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是全市“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该中心将成为金水区文化地标和服务总枢纽。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优胜路小学的“面”特色课程、纬三路小学“万物启蒙”课程、文化路一小PBL学习项目……金水区不断完善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形成的150门品牌校本课程,涉及语言智能、逻辑思维、艺术审美、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自然探索等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悟学习方式的变化。全区校本课程设计31项获国家级奖,80项获市级奖;全区1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2所学校被确立为郑州市校本课程建设基地。

“小事情”放心上 “大责任”扛肩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正是从这一个个民生“大”“小”的坐标中而来。

“真的吗?我填好表格就可以直接领二孩生育服务证啦,实在是太方便了!”在政务大厅,设有居住证办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事务以及综合性窗口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目前大厅一天接待的居民数量就有200人左右,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启用新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实现“一件事情、一套资料、一个流程、一次办成”。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健全完善企业“承诺+监管”体系和群众“移动+身份证”办事体系,最大限度地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严格“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坚决破除各种隐形限制和障碍,全力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腾位”,让企业专心致志抓经营、一心一意谋发展。

作为我省最大的党群服务中心,凤凰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22个功能场馆,集党建、政务、公益、民生、志愿等服务为一体,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中心运行以来服务群众15万人次,组织各类活动逾1100场,极大丰富了辖区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金水区已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发展专业社工、购买专业服务,每个党群服务中心配备3~10名专业社工,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骨干力量,负责提供专业化特色服务。从本土培育出老年大学、绿城社工等全省知名社团、社工组织24家,专业社工师450余人,为居民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王珺洁 崔雅男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