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复赛决赛首次落户河南
孩子们的课后90分钟这样度过
乘公交远离“低头族”
节后错峰出游受青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复赛决赛首次落户河南
7月25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第12届“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现场,选手们在才艺表演环节表演京剧。 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6月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几名当地中文爱好者为现场观众献上中国特色舞蹈。 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上接一版)

从2008年“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到今年“携手汉语,筑梦未来”,12年来,“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以不同的赛事主题,彰显出不同时期的关注焦点,为年龄15岁至20岁、非中国国籍、母语非汉语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汉语能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本届赛事是历年来参赛国家最多的一届,共有10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0名选手参赛,其中,佛得角、阿尔巴尼亚、赤道几内亚等国家首次派选手来华参赛。据悉,参赛人员将于10月21日抵达郑州,展开过桥赛、晋级赛。比赛将通过主题演讲、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不同形式进行层层选拔,重点考核选手的汉语言文化综合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力。

总决赛、闭幕式及颁奖典礼将于11月1日举办,共设总冠军1名、洲冠军5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5名,此外还有单项奖5名,包括最佳口才奖、最佳风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人气奖。

为了更极致地激发选手实力、更有力地塑造选手形象,增强总决赛的现场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汉语桥”中文大赛,本届赛事在赛制设置上更加丰富多彩,在总决赛中首次设置守擂团,引入对抗更激烈的少数对抗多数的“击败体”赛制,更具趣味性、竞争性,比赛将更加扣人心弦,是智慧的碰撞,文化的交融,友谊的交流。

此外赛事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比赛不拘泥于演播室,除常规的视频出题外,选手们还将来到天地之中、中岳嵩山脚下,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开启一场包含传道授业、课后作业、毕业考试为一体、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中原第一课”。

搭“桥”讲好黄河故事传播中原文化

今年是“汉语桥”首次将全球复赛和总决赛落地河南。黄河奔流千年而不息,孕育着华夏民族的信仰,也蕴藏着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广泛流传的文化历史传说,以及红旗渠、焦裕禄等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题目设计、赛程安排、文化体验活动等方面均着重体现“黄河文明”和“现代化发展”两大核心元素,赛事内容贴近新时代,除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外,还将着力展现今日中国在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下,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与世界各国不断交流,不断开放,不断蜕变的中国新时代文化。

依托中原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体验活动将以汉字之源、礼仪之源、姓氏之源、功夫之源、科技之源、戏曲之源等为主题逐一展开,呈现“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韵味与魅力。除了赛事及文化体验活动之外,还策划了“汉语桥志愿者海选”“我为汉语桥出道题”等系列活动。

为展示全世界友人对丰厚又独具魅力的汉语文化的关注与喜爱,活动将全程录制,并通过河南卫视等卫星频道全球播出,传播预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还充分利用新时代融媒平台广泛传播此次赛事,并在海外主流媒体平台,对赛事进行宣传。让这一赛事成为呈现河南深厚中原文化底蕴、讲好励志“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

据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介绍,近年来,为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我省先后在美国、印度、坦桑尼亚、刚果(布)、格鲁吉亚等国家举办海外孔子学院(课堂)11所,下设教学点达到47个,建立武术俱乐部32个,武术中心1个,为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高河南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海外教育文化综合交流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我省设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和三个国家级中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结合我省武术文化、汉字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参考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模式,还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培育和建设了17个省级特色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不断创新、打造汉语国际推广的新途径。此外,通过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等措施,我省打造了一批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项目品牌,如“武林汉韵”“中华雅乐”“舞龙舞狮”“汉语桥——中美校长论坛”、海外中医武术中心等,其中,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武林汉韵”巡演项目,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20余场,观众人数超过15万;培养培育了一批既了解中原文化,具有中华才艺、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基本素养,又掌握汉语教学技能的复合型汉语国际推广人才,为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3000余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被孔子学院总部选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任教。他们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师,也是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郑州举办,将促进我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使河南的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外人文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力显著提升。

让郑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9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我们将持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

孙晓红表示,此次承办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正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郑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的重要指示,通过“汉语桥”来加强郑州、加强河南、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人文交流,让我们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世界文明加强交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

近年来,不靠边、不沿海、不临江、身处内陆的郑州,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扎实推进,抓住一系列国家政策利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通过不断打破“走出去”的地缘短板,积极建设四条“丝路”,借助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信息港的“四港联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汉语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硬件支撑。对于正全力建设国际中心城市、打造中原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郑州来说,积极举办“汉语桥”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给经济建设、教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