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原出彩 郑州先出彩出重彩之管城篇1/2019-10/15/07/2019101507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优南动齐发力 开启发展双引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优南动齐发力 开启发展双引擎
京广高铁专线穿城而过
繁华的商圈
城区交通四通八达
风景秀丽的站马屯
商城路紫荆山路商圈

实干出新彩,奋斗谱新篇。管城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铿锵前行。

8月20日,市委全会明确“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地处东南的管城区,是“中优、南动”的主战场,按照市委部署,紧扣“把历史文化主干立起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高起来、把群众美好生活展现出来”的工作要求,以扩大开放为切入,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部优起来

作为郑州“第一区”,管城区保留着最多的城市记忆,是最有味道,最有厚度,最有市井气、烟火气的老城区。近年来,管城区整理收储包括商都历史文化起步区、金岱园区在内的3000余亩优质土地资源,随着宇通客车、金星啤酒、烟厂、农药厂等企业的外迁和民乐里、省农资仓库等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中心城区腾退出更多的土地空间,成为郑州稀缺的宝贵资源。同时,拥有“四河两库一渠”和潮湖等丰富的生态水系,水域面积全市领先。南部交通干线纵横交错,为建设生态隔离带、打造绿色生活圈创造天然的条件。

“中部优起来”,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现代化城市风貌增强吸引力。

以“消棚去危”工作为目标,以北庆里、前后阜民里、东太平里等棚户区为重点,通过外围房地产项目开发,加速中心棚户区结构重塑,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以“整街坊靓化”工程为抓手,常态化推进序化、洁化、绿化、亮化整治,对全区587个老旧小区、91条支路背街进行深层次提质改造,全力打造有看头、有品位、有内涵的精品街区。在中心城区,相继启动中储仓库片区、省农资仓库、东明路43号院等旧城改造项目,节余土地1000余亩,为革除发展积弊、完善城市功能,补齐民生短板奠定坚实基础。全力打通域内畅通“微循环”,自主谋划区级道路121条,扭转南部片区出行难、招商难、发展慢的历史。在中州大道、京广路、南四环等城市主干道沿线和交会处,以及商都历史文化区、新火车站片区等重要区域,全力打造一批展示管城特色、提升管城形象的地标性片区、地标性建筑、地标性游览目的地。全力打造有看头、有品位、有内涵的精品街区,为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南部动起来

“南部动起来”,提升管城门户枢纽能力,以区位交通的通达性提升城市竞争力。“动”起来,进一步提升枢纽能力,全力打造枢纽经济引领区。围绕“动”起来的指示精神,超前谋划、持续发力,提高枢纽通达能力、集疏能力,全力打造对外开放“一中心、双引擎”,增强管城的竞争力。

一中心:即将小李庄火车站片区打造成为枢纽型城市副中心。抢抓小李庄火车站成为郑州四大主客站之一,联通全国的重大机遇,结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二主五副”的多中心格局,利用与机场、铁路、快速道路的密切联系,高标准实施330公顷的城市设计、701公顷的概念设计,打造一批拿得出、立得起、压得住的地标性项目,在主城区与航空港区之间形成带动南部新区、辐射东部新区、影响整个都市区的枢纽型城市副中心。

小李庄客运站建设在即,未来管城南部区域作为郑州“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和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和巩固。着力打造郑州东南门户的中央商务区,力争建成“站城一体”的生态宜居示范区。车站建成投用后,年客运量将突破3000万人次,成为带动郑州东南区域迅速崛起的“强大引擎”。

双引擎:即将轨道交通和路网体系打造成为管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方面,借力轨道交通,加快发展要素聚集。借助城市轨道交通2号、3号、4号、5号线穿区而过的优势,认真研究地铁站点产业布局、商业业态,经过充分论证,形成站点周边产业发展方案,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圈,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向管城汇聚。另一方面,建好路网体系,打通对外开放通道。管城区东靠郑州东站,西邻郑州中心站,南有新郑机场,坐拥即将动工的小李庄火车站,远距离的通达、集疏优势明显。切实提速南部区域交通路网建设、快速推进长江路组合立交建设,全面打开管城南部门户,加快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让成本低、时效快、通达性强、覆盖面广成为管城的竞争优势。

开启新引擎

开启发展新引擎。

围绕“经济发展质量高起来”,加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完善的产业链条铸就城市支撑力。以城市有机更新带动业态更新,积极构建共建共享联动全球的开放平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在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不断突破,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55家传统商贸市场外迁,腾退土地2700余亩,为后续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全区商务楼宇达66座,入驻企业4600多家,郑州宇通、河南一建等4家企业入围郑州市首批21家总部型企业,占全市认证总量的五分之一。黄金珠宝年交易额超300亿元,占全市销量的80%以上。以传化公路港、中储物流园等龙头项目为依托,整合物流企业4000余家,引领现代物流业走上规范化、智能化集群发展道路。总投资超240亿元的商都历史文化区项目全面开工,文化创意旅游业成为管城未来可期的经济增长极。金岱园区汇聚省级电子商务企业44家,全区总数达62家。2018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破20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进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商务、工业、文旅竞进, 一个充满活力的管城区,正在描绘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壮丽画卷。

撬动新未来

撬动管城新未来。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美好未来催人奋进。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以激情担当的工作作风,以滚石上山的精神、疾起奋进的劲头、一往无前的姿态、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意气风发奋进新时代。

五年来,全区累计启动大棚户区改造项目39个,征收储备土地10200余亩,四环以内基本实现城镇化。累计启动安置房项目37个,7.2万动迁群众住进了现代化的小区,以十八里河安置区为代表的精品项目,成为全市安置房建设的样板。2018年获评郑州市“产业发展工作优秀单位”。2018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59平方公里,扩张速度市内五区第一,连年获评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在全省国土增绿专项行动中,率先高标准完成市定目标任务,获评郑州市“2018年度生态建设优秀单位”。

奋楫扬帆波浪行,重整行装再出发。“优”起来,“动”起来,“古都新生”唤醒了沉睡的古城,探索之路正越走越宽,催生了管城区的“蝶变”。

奋进新时代,谱写新辉煌。如今在管城这片热土,城乡建设品质品位不断提高,正在由“大写意”加速迈向“工笔画”,外联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初步搭建完成,城市“血脉”更通畅,市民出行更便捷,幸福宜居的大美管城正昂首阔步、步履铿锵。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李晓光 娄璞 刘博闻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