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应物兄》“独创性小说景观”获赞
“一展再展”的独特画展
徐峥携手袁泉演绎《囧妈》
仰韶酒业领航豫酒振兴纪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展再展”的独特画展
——记河南画家马刚“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
马刚(右)为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捐赠作品
马刚与“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女儿黄道群合影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图

一次画展为期几天?通常来说,三五天的展期是“正常”,而河南画家马刚8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的个展“脊梁——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原定30天、持续至9月3日,随后应广大观众要求延期至10月7日;本打算北京展览结束后将郑州站展出提上日程,没想到北京的首场展览还未结束,人民日报社神州美术馆就主动邀请马刚到馆举办个展,使马刚成为第一位在人民日报社举办个展的河南画家……

10月12日,“致敬:中国脊梁——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如期开幕,依然嘉宾如云、依然好评如潮。为何马刚的展览这么“受欢迎”,这个“一展再展”的画展有什么特殊魅力?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用艺术为英雄谱写赞歌

马刚个展在北京连续展出,不得不说到慧眼识珠的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院长刘君慧,在北京新闻大厦第一次看到马刚笔下的科学家肖像展后,她就萌生了邀请马刚到神州书画院举办画展的想法。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这些无私、专注的科学家是最可爱的一群人。”刘君慧说,第一次看到马刚的作品,她就被深深吸引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刚是唯一一个为70名科学家画像的画家,更打动我的还有他的生动创作。”

刘君慧说,她能看到肖像中生动的神韵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二是情感上的:“马老师的素描功底深厚,既能把握细节,又能在技法和用色上创新;我们也能感受到马老师在创作时倾注了真情实感,肖像画中,于敏、南仁东、屠呦呦等科学家眼神里的光彩,还有脸上的纹路、神态都直击人心,这无疑是作者细致观察、揣摩,才能将他们的神韵完美表达出来。”

刘君慧还告诉记者,画展开幕前她曾拜访屠呦呦,并把马刚的画册赠予她和她的爱人李廷钊先生,“李老师当时评价说,画得真生动,很形象,有灵魂。能得到李老师的肯定,说明马刚的确画出了科学家的精气神!”

“无私的奉献者创造了历史,而我们用艺术和美为他们谱写赞歌。”刘君慧说,这是她邀请马刚前来举办画展的初衷,也是此次展览的意义所在:“我们记录这些科学家,就是在记录幸福、记录伟大的时代!”

“画活了”的肖像看哭女儿

“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就在于它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在视觉上记录对象,抓住感觉。几根简单的线条,可以勾勒出生动的形象,几个简单的块面,就是一个明暗的世界。马刚的素描就有这个特点。”看完马刚的系列杰出科学家艺术肖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美术史学者、艺术批评家易英形容马刚的创作“大道至简”:马刚的人物素描生动而深入,寥寥几根线条,形象就跃然纸上。

“马刚的作品画出了各种不同的效果,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淡彩、有德国荷尔拜因的简约。”易英评价,马刚的绘画形式多样,素描风格不是单一而是多样化去处理,作品中有精细刻画的,有写意的,还有带张力粗放的,这都显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的技巧以及深厚的素描功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写实风格。

作为老师,易英对自己的学生马刚有着深入的了解,而马刚也“对得起”老师的肯定——“致敬:中国脊梁——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美术馆开幕当天,一位满头银丝的观众久久伫立在“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黄纬禄的肖像前,凝视着画像,眼里隐隐有泪光闪烁。原来,她就是黄纬禄的女儿黄道群。

“8月份这个展览在北京新闻大厦展出的时候我就去看过两次。当时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位画家做了这么一个画展,展出的还有我父亲的画像,我听闻就特意去参观了。”黄道群告诉记者,父亲于2011年去世,家人十分怀念,在展览馆猛一看到父亲的画像,她的心立刻被击中了,“好像一个活生生的父亲站在我面前。马刚老师把父亲画‘活’了!”黄道群说,自己当场就用手机把父亲的肖像翻拍下来,并马上发给了兄弟姐妹,大家一致觉得画出了父亲的神韵,都十分感动。

得知画展结束后马刚将把这些作品赠送给这些科学家及其后代,父亲黄纬禄的肖像也将来到自己身边,黄道群向马刚连连道谢:“谢谢你这么用心地作画、这么无私的赠予!”

群策群力助力画展举办

每次展览开幕,马刚在发言前总会弯下腰、深深地给大家鞠上一躬。马刚告诉记者,那是他发自内心向那些无私帮助他的人们致谢。人们回应他的,除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提供画册印务、展览筹备、活动通告……那一刻,马刚的“画”成为一条无声的纽带,把画家、观众、展览工作人员紧紧连在一起。

“我们认识马刚几十年了,他是一个勤奋的、有艺术追求的画家。因为潜心艺术,他甚至‘缺乏’一些社会生存的技巧。”河南瑞光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张歌伟作为马刚的朋友,见证了马刚一步步的成长,他说,马刚是个纯粹的画家,不追逐名利、不钻营取巧,对人坦诚亲切,恰恰是他这种“不计得失”的心态,吸引了众多好友,大家愿意帮助他、支持他。

为了“吸引”马刚把展览放到神州书画院,院长刘君慧主动“开绿灯”免除场地费用;听闻画展消息的老朋友主动从外地赶到北京为马刚站台……

“‘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觉得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我想让大家都来了解这些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记住他们的容貌,这比去追影视明星有意义得多!”马刚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不求回报地肯定他、鼓励他、帮助他,令自己深受鼓舞。

回顾几个月来的活动经历,从炎热的酷夏到渐冷的深秋,马刚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艺术肖像陪伴着首都观众走过了几个月的时光,马刚也在观众的检阅中对艺术创作、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在艰苦的年代做出了非凡的事业,能为他们创作肖像,能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尽我的微薄之力,我觉得很光荣!”

这是一场充满“正能量”的展览,这也是一场令人充满感动的展览。为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为艺术家的不懈追求感动、为无数默默付出劳动的人而感动!

“马刚勤奋刻苦,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易英的话也许代表着很多人的心声:“期待马刚有更多好作品出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