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李娜 四方英才聚,潮涌郑之中。 日前,从北京传回好消息:在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中国组织人事报社、中国人才杂志社举办的“2019年(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揭晓,郑州市委组织部《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 努力开创郑州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荣获最佳案例奖,这也是我省唯一一个最佳案例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腾飞中的郑州需要更多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勇立潮头。 近年来,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相继出炉,一项项人才引进机制陆续建立,一批批各类人才不断成长,这些齐聚的英才正为新时代蓄势腾飞的郑州打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倾一城诚意 待佳客前来 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的史国军,二十多年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的研究,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总监,在国际国内汽车界有较高地位和较大影响力。 而今,他将工作的地点选择在了郑州。 史国军博士可谓“荣誉等身”:他是美中汽车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首批成员、SAE理事、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国际汽车专家协会主席、科技部“商用车混合动力产业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加拿大新能源合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荣获201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先锋人物”,被聘为上海交大、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像史国军一样的才俊,选择郑州“落脚”和发展,和郑州近年来的人才政策不可分割: 2016年,深化推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引进1000名左右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100个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育200名左右科技型创业企业家,汇聚50名左右“两院”院士等海内外顶尖人才。“1125聚才计划”可谓意义重大:这是郑州以市委名义出台的首个人才支持计划。旨在突出高端引领,加快前沿领域、紧缺专业、重要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经济发展集聚更多高端创业人才、领军团队和创新成果。3年来,已顺利开展3批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工作,资助项目32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760余名,扶持资金8.12亿元。首批入选项目获得授权知识产权362项,制定相关标准89项,多项研发成果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下转四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