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奋力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四方英才聚 潮涌郑之中
首届郑州种业博览会开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方英才聚 潮涌郑之中
——郑州市人才工作综述

(上接一版)2017年,重磅推出“智汇郑州”人才工程,郑州对“1125聚才计划”进行系统升级,面向全球正式推出“智汇郑州”“1+22”人才政策。新政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100多个亮点,实施7大人才专项计划,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可以说,不论是高端领军人才、大学生创业者,还是高技能人才、自主创业人员,基本上都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受到海内外人才关注好评,开启了郑州“广揽天下英才”之路。

这些政策饱含诚意,2018年一年吸引21万余名青年人才来郑就业创业,办理人才落户近5万人,人才落户数占新增户籍人口比例由2017年的13.5%上升为33.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46%。

这还不够。

2018年,郑州又高标筹办了首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专场。会上,郑州公布了郑州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和入选第三批“1125聚才计划”人才(团队),签约项目11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93人。

广开进贤之路 广揽天下英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

目前,郑州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项目推介、沟通联谊、学术交流,提高人才工作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引才途径,引进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等中介组织,鼓励引进全职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打出“乡情”引才牌,聘请施一公等12位豫籍人才为“郑州人才特使”,形成了以才引才、以才荐才、以才聚才的生动局面。

政策升级,突出实效,“墙内墙外”分外香。拓宽人才招引渠道,人才和项目“一起来”。如,奥克斯集团600万套智能家用空调生产基地、华为软件开发云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为我市做强新兴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不仅要提升引进人才的质量,也要盘活本地人才的活力。郑州坚持“高精尖缺”导向,聚焦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对具有引领和带动我市主导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创业团队紧盯不放、持续跟踪,建立全球“豫籍人才库”,利用豫籍商会、智联招聘等平台,有计划多渠道开展海外行、城市行、高校行等对接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实现人才引进由重“量”向提“质”转变。同时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存量。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遴选资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赴国(境)外学习进修;搭建科技工作者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对重点学术活动给予资助,拓展人才成长进步空间。完善提升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形成域外引才与本土育才相衔接的人才开发体系。

引得进留得住 用得好干得欢

郑州,从底子里欢迎人才,从根子上服务人才,希望可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政府,扎下身子为人才服务。引进人才,户口怎么办?住房有无保障?就学就医情况如何?这些实际的问题是人才所关心的,也是郑州所关注的。

“栽好梧桐树”就是搭建平台载体。对于人才而言,物质待遇、激励奖励等措施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地方能否提供与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相匹配的事业平台,是否真正有“用武之地”。为此,郑州加大对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的财政补贴、奖励支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精心打造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2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102家,研发中心215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09家,孵化载体面积突破8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近万家,孵化水平居全国13位。让各类人才在郑州创新有平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比如,大力支持专家邵国胜团队实施石墨烯创新产业园区项目,配套建设一个年产50吨的制造中心,吸引了一大批下游企业,实现就地生产、就近应用,形成了一个产值超过20亿元的科技园区。

“为人才松绑”就是优化体制机制。聚才用才,关键靠好的体制机制。这两年,郑州不断放活用人主体,探索推行在事业单位设立人才编制,在四个开发区和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多的“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毕业生走进郑州的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重群众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重业内和社会认可,实行人才贡献项目化评价,构建了以业绩为重,涵盖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人才交流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实行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打通人才在体制内外的流转通道,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高新区深入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现有行政事业人员身份封存,全面推行人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全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充分激发。

“全方位服务”就是构建服务保障体系。比如,进一步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覆盖各县区的99个人才专窗,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向科技要服务、要质量、要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国内首家开通96567人才服务热线,率先建立包含学信网在内的全数据共享申报平台,开通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终端申报入口,青年人才只需一张社保卡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生活补贴申报和领取,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完善集教育、卫生、房管、公安等服务资源在内的“智汇郑州”APP服务平台,形成需求、对接、服务、评价、考核为一体的网络运行链条;筹建人才综合服务指挥中心,整合人才窗口服务、咨询热线服务、申办事项服务等“一库一网一热线一平台”,实现服务进度实时跟踪,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服务质量全程监控;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精细化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切实以精细的服务、一流的环境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广大人才义无反顾地来到郑州、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而今的郑州,要让人才队伍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使人才队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