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建业客场战平恒大
“汉语桥” 15强出炉
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一举一动初具意境
羽球盛宴绿城谢幕
选手齐喊:“我爱大熊猫”
“人文日新”画展开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习武,先修德;学艺,先学礼。在少林释延岑师父的要求下,6位非洲来的中学生双手合十,先尊一声“师父好”,再鞠躬行礼。他们再次深切感受到中华礼仪之邦的含义。

挥洒长长的水袖,柔美婀娜;舞起大刀唰唰响,尽显戏曲武打动作的魅力。来自美洲的6位选手目不转睛,惊艳不已。

10月26日,在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30进15的晋级赛中,30强选手进行的第一轮就是“上课”。一堂堂精彩的汉语文化课,让他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这些课:尽显中国文化的精彩

根据赛事安排,30进15的第一轮是上汉语文化课,第二轮是学以致用,第三轮是识文断字。其中第一轮的汉语文化课,最受选手们的期待。

组委会准备了5堂课,具体如下:

中国书法课,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各类书法文化,讲述“文房四宝”的知识,体验楷书、 隶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书写。欧洲组的7位选手上书法课。

戏曲表演课,了解京剧、豫剧等中国传统剧种的发展历史、戏曲的四种表演形式, 体验不同剧种的着装、脸谱、唱腔等。美洲组的6位选手上这堂课。

美食文化课,学习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体验具有河南特色的美食制作过程,比如中西结合的鲤鱼焙面、八宝葫芦鸡等,感受美食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大洋洲的4位选手上这节课。

功夫修炼课,感受中国功夫的魅力,学习少林功夫的各种基本动作,以及强身健体、习武先习德的文化内涵。非洲组的6位选手上功夫课。

科技体验课上,7位亚洲选手听老师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讲解当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这一课:唱念做打,中国戏曲“美”

平日里幽静的登封禅心居,美洲组的6位选手正在户外上课。一节生动有趣的“梨园风韵”课,身着中国戏曲服装,学习中国戏曲“唱念做打”,选手们体会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中国的戏曲代代相传,这个行当特别讲究尊师重道,所以拜师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担任戏曲课老师的是《梨园春》的第一位明星小擂主秦梦瑶。一上课,6位学子便毕恭毕敬地向老师们拱手作揖,先行“拜师学艺”礼。

“中国的戏曲剧种一共有130多种呢,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是什么吗?你们对戏曲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秦梦瑶的问题刚一抛出,来自古巴的伊丽莎白立刻抢答:“豫剧。”来自美国的贝欧柳也分享了自己对于戏曲的直观感受:“戏曲听起来很美、很好玩、很有特色。”

看到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专业的闫鑫蕾舞动长长的水袖,更添婀娜多姿的韵味,看到河南省京剧院专业演员金鑫老师卷腕舞刀,动作刚猛,选手们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

戏曲动作学得有模有样,最重要的唱腔自然也得好好学。闫鑫蕾和秦梦瑶先后示范了《太真外传》和《花木兰》里的念白和经典唱腔,其中,最难的当属“拖音”了。选手们一个个唱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戏曲韵调。

这一课:挥毫泼墨,中国书法“奇”

书法室内,琴声悠扬、檀香袅袅,书法课的陈老师在等待欧洲选手们的到来,确认信物后,师生互认。

欧洲组选手的“信物”是一个墨条。墨条怎么用?当看到墨条加水研磨便有了墨,这种古老的方式,让选手们十分惊奇。

毛笔种类很多,怎么选?有的选手喜爱笔杆上带有八卦阴阳图的毛笔,有的偏爱精致小巧的。都拿到了毛笔,陈老师讲起毛笔硬毫、兼毫和软毫的区别,其中硬毫是用狼毛制作,可这个狼不是野外的狼而是黄鼠狼,惹得选手们开怀大笑。

书法讲究握笔姿势,老师开讲前,有选手已经提前做了功课。“手心要能塞进一个乒乓球或者一个鸡蛋”,在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下,每个选手都很快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姿势对了,陈老师又赠送每人一支初学者最适合的兼毫毛笔,下一步就是学习楷书、隶书、草书等不同字体。

这一课: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刚”

以少林功夫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在非洲组6位选手心中早已扎根,能上一堂真正的“功夫课”,大家都特别激动。

练功服有讲究,束腰、绑腿,都要一丝不苟地绑好,让身体更为灵活。释延岑师父先给选手们上“第一课”:拜师学艺。“中国是礼仪之邦,尤其讲究尊师重道。习武先习德,学艺先学礼。”在师父的要求下,6位非洲来的中学生双手合十,先尊一声“师父好”,再鞠躬行礼。这时,他们再次深切感受到中华礼仪之邦的含义。

学习功夫,容易,学好功夫,很难。释延岑师父教给选手们的第一个功夫动作是“扎马步”,脚尖朝前、膝盖向外,上身挺直,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短短30秒的扎马步时间,让选手们觉得有些难熬,不过大家还是咬牙坚持着。

第二个功夫动作是“出拳”。师父说,出拳必须要快,要有劲,要打出精气神。“出拳太软。出拳太慢……”师父的严格要求,让选手们的出拳动作越来越快,伴着他们“哈,嘿”的声音,也有了虎虎生风的拳风。

以汉语为桥,体会中国文化

在美食课堂上,主讲的老师为大洋洲的4位选手现场表演刀工“切胡萝卜丝”。看到切刀的飞快挪动,切出来的胡萝卜丝都能穿针,选手们惊呆了。

科技体验课上,老师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当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在互动环节,在机器人带领下,选手们跳起了风靡一时的魔舞“小苹果”。

携手汉语,筑梦未来。选手们说,“汉语”是座桥,因为学了汉语,他们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更想近距离接触、了解中国文化。这一堂中国传统文化课,让中国文化在选手们心里更立体、更丰厚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