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原出彩 郑州先出彩出重彩之登封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乡靓丽美如画 百尺竿头再登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乡靓丽美如画 百尺竿头再登峰
崔岗新型社区
石羊关新型社区
杨家门古村落
慢行系统

重点围绕景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有机更新、品质提升、绿化亮化等方面,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登封将高质量建设具有旅游城市特质、山区城市特质和人文底蕴特质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质、生态环境提优、乡风文明提升、基层治理提效、富民强村提速”五大工程,登封正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城乡发展之路。

城之美

推进策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统筹景区、城区、镇区、农村相协调,加快景城融合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管理、聚集城市人气、活跃城市经济,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激发城市活力,把登封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城市特质、山区城市特质和人文底蕴特质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行动任务

重点围绕景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有机更新、品质提升、绿化亮化等方面,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高质量建设具有旅游城市特质、山区城市特质和人文底蕴特质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一是优化城市规划。按照“三绿楔、三河、三带、四组团”城市空间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坚持节约发展、绿色发展和组团发展,推动规划建设在中小尺度内的生态、生活、生产有机融合。坚持规划引领、设计先行的原则,将设计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标志标识、路灯路杆、城市家具,新改扩建道路全部融入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分流岛、休息港湾等慢行系统等,通过透、修、增、畅,确保道路“南北方向看太室,东西方向看少室”的视廊畅通。

二是完善城市功能。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坚持主体功能区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环境建设先行,项目用地体现集约、节约、高效原则;加快道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重点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安置房建设、停车场建设、教育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学前教育扩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建设,逐步降低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率;加快城镇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不同群体参保政策,深化医疗、医保、养老体制改革;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文化博览和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加快城际铁路、游客服务中心、换乘中心建设,加快全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容工程和升级改造工程进度;加快实施南水北调登封引水工程、西水东引入登工程“双水源”战略。

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动城市形象、旅游标识、咨询服务、城市管理国际化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加快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扩大新型城市开放空间,实施15万平方米的“市民公园”有机更新项目;坚持以山映城、山城一体,统筹考虑山体与城区关系,把城区作为全域旅游的最大游客服务中心,严格控制城市天际线;加快街景整治,实施城市亮化、城市家具建设工程,以道路有机更新引领带动城市有机更新,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两个优先、两个分离、两个贯通”;围绕打造5条世界级旅游精品线路,将全市核心景区、城市景观、山林风光和田园风光连接起来,实现“一条绿道、畅游嵩山”的目标;探索建设集党建、观景、公厕、报警、导游等于一体的嵩山驿站,创新城市服务景区化模式。

四是强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对“五小行业”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社区网格化、道路“路长制”、河道河长制管理;持续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大垃圾分类推进力度,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完善垃圾分类设施;高标准、全覆盖推动城市的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加强道路交通管制和停车场建设管理,改进交通管理模式,改善交通组织,让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有其道和各行其道;加快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应用管理工作。

五是聚集城市人气。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拆迁安置规模与村镇建设规划,对拆迁规模较大的村庄,借鉴“石羊关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整村推进,就近安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对支持重点项目、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的农民出台进城落户、住房、入学、就业等激励政策,按照“不低于周边商品房建设标准”的要求,高质量推进安置房建设,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让农民变市民实现福利最大化,充分彰显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六是活跃城市经济。主动对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围绕建设“河南文化旅游大本营”的目标,统筹考虑景区与城区的关系,把城区作为全域旅游的大游客服务中心,城区为景区提供优质服务,景区为城区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和品质提升,优化亮化美化环境,强化商业、餐饮、酒店等业态导入,打造夜间经济,不断提升街区影响力和辐射力,尽快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夜间消费和夜间经济地标街区。

行动计划

推进包括品质提升、交通融合、慢行优先、设施完善等类型的建设项目,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道路路网密度不低于8千米/平方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0%,供热普及率7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0%,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建设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100%,“达标街道”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到2021年登封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

乡之美

推进策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的指示精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之美”建设的总策略。将乡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疏解城市功能,为农村地区提供综合服务,与城市功能区共同承担带动和辐射农村地区发展的职能,作为实现合理城镇体系与合理产业布局的重要空间载体。以中心村作为城乡梯次发展的末端节点,积极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文化,打造一批自然生态和历史风貌特色村。

行动任务

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质、生态环境提优、乡风文明提升、基层治理提效、富民强村提速”五大工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乡村振兴思路举措得以确立,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落实乡村基层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党建领航·六村联创”活动为引领,深化农村“头雁工程”活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切实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乡村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全域推进”,科学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总体上形成“一核、一带、两山、多廊、多点”的乡村振兴空间布局。统筹加强颍河流域及其周边镇村的生态景观布局,将其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生态发展带。将嵩山和箕山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丘陵山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加快构建全域“井”字形交通路网体系,沿线布局重点镇、示范村、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城乡互补、三产互促、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选取4个重点乡(镇)和3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着力将其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建设的支撑点。

三是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围绕“一核、一带、两山、多廊、多点”,坚持依水带村、依山建村、依路绿村,美化村镇生态景观,着力打造一批滨水休闲村、环山生态村、临路绿色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乡村与山水绿林相依相生的建设目标。

四是注重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登封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优势,大力实施“接二连三”战略,推动一产与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纪念品”“绿色农产品+都市农业销售”等特色农产品链条,加快培育“生态种植+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家餐饮+农家宾馆+农家体验”等休闲农业链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振兴之路。

五是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乡风文明振兴、乡土文化厚重”的目标,积极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建活动,组建一个乡风文明理事会、建好一支文明劝导服务队、办好一个道德讲堂、建设一批文化宣传墙、开展一系列创评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示范基地;加强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将保留传统乡村文化风貌融入镇村建设规划,发掘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技艺,努力打造留住乡愁的精神文化阵地。

行动计划

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改造农村厕所7万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以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