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编者按 昨日,《经济日报》刊发文章《郑州:内外兼修 重塑绿城》,展现了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和举办本届盛会的过程中,郑州于细微处见功夫,用精心、抓精细、求精致、创精品,把绣花一样的细心、耐心、巧心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幅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报今日予以转发。 河南郑州市于细微处见功夫,用精心、抓精细、求精致、创精品,把绣花一样的细心、耐心、巧心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幅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无疑为郑州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筹备和举办本届盛会的过程中,郑州不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为郑州注入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这次盛会给郑州带来了什么?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面升级的城市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市民文明素质再升华,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带着这些深入人心的“民族运动会印记”,郑州开启了全新征程。 四个中心文脉通达 每当华灯初上,很多市民便带着孩子来到位于郑州西部的CCD,欣赏这里璀璨的夜景,感受新建成的奥体中心等“四个中心”文化底蕴。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就是在咱郑州奥体中心举行的。现在这里人气可旺了,我经常带孩子来这儿游玩,(下转六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