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意之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树醉秋色 青春绽芳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树醉秋色 青春绽芳华

陆尤金(荷兰)

19岁的荷兰选手陆尤金非常喜欢《论语》。“我真的非常热爱中国,不仅是因为我学了汉语,因为我在荷兰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刷刷微博。”陆尤金说。

“非常感激能有这样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机会,我会在我的‘中国梦’道路上继续勇敢地走下去,也希望大家都坚持自己的梦想!”陆尤金说起自己的“中国梦”,一脸兴奋。

伊丽莎白(古巴)

“10岁的时候,我跟着父母搬到了中国,并且在中国生活了近3年,中国对我来说像是第二个家。”谈起自己学习中文的经历,来自古巴的伊丽莎白回忆满满,“感谢我的中文老师,是老师让我接触到了美好的中国文化,为我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伊丽莎白表示,经过这次“汉语桥”之行,自己对汉语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未来自己会更加努力学好汉语。

阿里山(法国)

阿里山学了汉语10年,现在在法国上高二,所读的高中是所国际学校,对汉语感兴趣的阿里山,选择了汉语数学课和科学课。但是他觉得遗憾的是,以前自己在汉语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少,今后尽量多抽时间学习汉语。

阿里山介绍,现在自己读高二了,也快要考大学,他想等上了大学,将来到中国来留学。

亚诺娃(马达加斯加)

亚诺娃来自马达加斯加,是个温柔内敛的姑娘,学汉语已经7年的她,中国话说得十分流利。

“中文很有意思,尤其是中国的方块字,太神奇了,最喜欢中国文化。”亚诺娃多才多艺,不仅会中国书法、剪纸,还会做中国菜。这次来河南,她深深被“太极”吸引了。亚诺娃的梦想是做一名导游,把中国文化带回家乡,同时把马达加斯加介绍给更多的中国人认识。

方议辉(缅甸)

“吃俺老孙一棒!”方议辉大喝一声!8年前,这个来自缅甸的小伙子因为《西游记》中的一句话开启了自己的汉语学习之路,这一学就是9年。如今,他不仅可以用汉语与人交流、沟通,还能看中文书,写中国字。

这次活动让他对中国的感情更深了,“见识了少林功夫,学了太极拳,还在开封见到了开封府、铁面无私包青天的三口铡刀,太开心了。”

如意(蒙古)

蒙古姑娘如意有一个梦想,就是当外交部的中文翻译官。因为汉语在她看来充满了魅力。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汉语,是源于她喜欢看的动画片《西游记》,因为喜欢这个故事,她就慢慢地学着说中文对白。

“不同的声调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同。像唱歌一样,太有意思了。”从此,如意坚持学汉语。“这次活动让我感到郑州人非常热情,郑州也非常美,我很喜欢这里。”

玛丽(约旦)

约旦女孩玛丽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生,她说:“能参加‘汉语桥’活动,特别荣幸。”玛丽曾经和爸爸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爸爸给她找了一位中文老师教汉语。

学习汉语后,玛丽开始被中国文化中的那些有趣的故事所吸引。“比如中国的十二生肖的故事,每年都会有一个生肖作为标志年,非常有意思。”玛丽说,中国的节日也很热闹,在她看来,中国的小朋友们太幸福了。

迪悦帆(新西兰)

“学习汉语并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而是学习新的文化习俗,学习新的价值观念。”来自新西兰的迪悦帆说,“中国文化让人着迷,我感受到了许多有趣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特别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汉语桥’活动,这不仅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收获了很多。”迪悦帆表示,“不仅是一座语言之桥、文化之桥,更是一座梦想之桥。”

季凯碧(美国)

“从学习拼音起步,到现在我已经学了7年的中文,越学越有意思。”美国姑娘季凯碧来自德克萨斯州,她一提起自己热爱的中国文化,就滔滔不绝

季凯碧表示:“我一家人对中国都有很深的感情,我们经常一起吃中国食物、过中国节日。我的梦想是在中国读大学,毕业后在世界各地去传播中国文化。”

贝欧柳(美国)

“我学习中文已经6年,我喜欢汉字,而中华书法体现的是汉字之美,这种美是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我也喜欢中国古诗,特别得美。”来自美国的贝欧柳说,“人们都说,学习中文很难,但我觉得,因为自己乐在其中,所以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

贝欧柳坦言,她的梦想是成为外交官,“通过这次汉语桥活动,我在中国体验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也开启了许多新尝试,是‘汉语桥’为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安名(乌克兰)

说起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乌克兰小伙安名如数家珍,京剧、中国结、中国菜、太极拳都是他想要探秘和学习的。

有一次他的中文老师给他看了一段关于变脸视频,他就被这个神奇的中国“魔术”所吸引,两人通过淘宝购买了变脸的服装道具,用了一年多时间去学习体会,才有了今天在舞台上的小成就。“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在乌克兰的舞台上展示变脸绝活。”

丁若兰(白俄罗斯)

来自白俄罗斯的选手丁若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是标准,说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12岁时对妈妈说“我想学汉语”,妈妈就带着她去了当地的孔子学院去学习,这一学就是五年。

丁若兰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书法、中国话、地理、历史,以前还没了解过河南和郑州,这次来到郑州后,感觉一切都很美很新奇。

娜琪(赞比亚)

来自非洲赞比亚的娜琪学汉语已经有7年时间了,这次是她第二次来中国。娜琪性格活泼大方,是团队里的开心果。登上长城,她放歌《好汉歌》,秒变“女汉子”;走进少林寺观赏武僧表演,她边看边学,最喜欢螳螂拳。

将来,她希望能到中国读大学,学习医学、金融、国际法律等专业,“希望成为联通中国和赞比亚的桥梁,做一名文化使者,促进并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萧玉玲(泰国)

泰国姑娘萧玉玲正在读高三,从幼儿园开始学习中文算起,她已经学了14年的汉语,一直在泰国的中文学校读书,中国话说得好,对中国的文化也十分了解。

“高铁、网购、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不仅有趣,还很有用。”萧玉玲除了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谈及新四大发明也头头是道。萧玉玲说,这次是她第三次来中国,希望将来可以来中国读大学。

朱先竹(缅甸)

朱仙竹来自缅甸,正读高三的她,学习汉语已7年了。谈及学汉语的初衷,这个姑娘抿嘴一笑:“很多中国人在缅甸做生意,他们觉得中文有用,就偏要我学。”

让朱仙竹没想到的是,自己学着学着,竟然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在北京的孔子学院总部,她收到一个“京剧脸谱”礼物,如获至宝;在郑州的少林寺,她见识了少林功夫,为武僧们神奇的气功惊叹不已。

李裕真(朝鲜)

李裕真和汉语结缘,是小时候和爸爸一起来中国。爸爸在中国工作了三年,她就在一所国际学校上小学。回国后,她就坚持学习,渐渐发现汉语的魅力所在。

“汉语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华夏文明的窗户。”李裕真表示尤其是这次通过“汉语桥”活动来到河南,来到郑州,知道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非常值得纪念。

罗黛儿(澳大利亚)

“我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但是我结识了很多华人朋友,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罗黛儿来自澳大利亚,她说,为了提高中文水平,15岁的时候自己开始在一家中国餐馆打工,每次她和客人用中文交流,看到客人惊喜的表情,自己都会觉得很开心。

罗黛儿说:“这次中国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喜欢中国,更喜欢交中国朋友。”

路景茂(新西兰)

“我的中文名字是中文老师给我起的,寓意是在我学习中文的路上会有美丽的风景和茂盛的鲜花。”来自新西兰的路景茂说。

路景茂表示,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快,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正是通过学习汉语,我在欧洲也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

刘梦霖(巴西)

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刘梦霖说:“这趟旅程让我爱上了中国,也坚定了我学好汉语的信心。”

刘梦霖说:“这次来到‘汉语桥’,再次来到中国,我收获了很多体验,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在汉语学习之路上更进一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能成为促进中国和巴西两国友谊的友谊使者。”

文彬(卢旺达)

“‘汉语桥’的活动非常棒。”文彬说,这次中国之行非常长见识,不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高手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汉语水平,还爬长城、观看少林武术表演,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文彬说,自己学习汉语快一年的时间了,回国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汉语,并且把这次中国之行的见闻告诉同学们。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勤 王红 张华 张竞昳 秦华 王战龙 翟宝宽 汪永森 文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