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 读
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 城市四项课题研究成果发布
第六届中拉政策与知识 高端研讨会今日在郑启幕
社区居民下单 党委政府接单
“走心”办实事 “暖心”千万家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作出人大新贡献
用四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导 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 城市四项课题研究成果发布
涉及大健康产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枢纽经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等

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 成燕 通讯员 李冰冰)郑州如何发展枢纽经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如何发力,大健康产业怎么规划,失能人员、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人群如何得到更有效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举行2019年课题发布会,对历时一年多针对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发布。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课题分别为《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的郑州模式》《郑州发展枢纽经济研究》《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思路研究》,件件事关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民生福祉。

探索“嵌入式”新型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郑州环境优美,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在《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中,课题组认为,郑州要高质量地发展大健康产业,探索“嵌入式”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何构建新时代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标准,课题组认为,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郑州2018年总人口已达1012万人,人口规模不断加大,进一步激发对医疗、康养等健康产品的需求。2017年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为718亿元,占郑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应从“健康生活”“健康生命”和“健康文化”三个出发点来着手,顺应我国发展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郑州的养老事业和健康管理体系正逐步完善,已全面建立了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实现了高龄津贴全覆盖。为更加高质量地发展大健康产业,课题组认为,郑州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与医疗产品产业链,全面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健康养生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医疗服务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健康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新技术,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

同时,郑州可探索“嵌入式”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重点开展面向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的照护服务,引导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发挥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以智能养老应用为手段、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小区服务站点为补充,有效保障社区机构、居家老人、子女的实时互动;统筹规划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郑州模式”呼之欲出

近年来,随着郑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卫生、教育等民生社会事业也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的郑州模式》中,课题组认为,郑州若试点长护险制度,将有助于社会民生更好改善。

长护险课题核心内容为:高龄化老龄化“两化”提速下,当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在试点地区试行长护险模式。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6300余万人,有25.5万长期失能的人享受待遇,包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受益人的家庭经济和护理负担明显减轻,失能人员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照顾,支付端有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照护服务的购买力增强,试点地区的养老服务业得到了明显的推进。

同时,试点地区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例如南通等地将辅助器具租赁费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支持居家照护,减轻家人照护的体力负担,再比如青岛和上海实现了全市全覆盖,数百家养老服务机构应运而生……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市场推而不动、质量难控的问题。

课题组认为,郑州若试点长护险制度,可以借鉴南通、上饶等地的做法,全覆盖,不分城乡,统一制度,人人平等,保基本并以居家照护为主。(下转六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