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犹有黄花晚节香
溪上青松秀色开(国画) 王延旭
秋 色
何处秋风至(书法) 韩湘人
《逆风飞翔》:徜徉在心灵深处的温馨记忆
嵩顶红叶
一袋花生豆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犹有黄花晚节香

♣ 宋子牛

古往今来,咏菊的诗词歌赋俯拾皆是,爱菊的文人墨客代不乏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等,不胜枚举。

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名篇《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饮木兰坠露,晚食秋菊落花,这是他“美政”理想的体现,表达不同宵小之徒、秽吏佞臣为伍的高洁风标,也是他卓尔不群、不与世同污的高洁品质的彰显。这应是菊花最早入诗的名句了。而晋代陶渊明悠然南山、采菊东篱,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作为士子清脱人格的象征,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已成为一种精神气象,为人称道。对菊花的欣赏,也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对品格节操的自律与追求。

人生易老,秋菊又绽。老,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菊花般的面庞,是上苍对每个人的馈赠。人生羁旅天地间不过百年,经历过酸甜苦辣,雨雪冰霜,坎坎坷坷,其中滋味唯有自知。别人听到看到的都是表面,真实的故事内心体味最为深刻。彩虹总在风雨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人生的晚秋里,迎来的应是一派金菊飘香的光景。人到老年虽已容颜平淡,无春花之艳丽,无夏花之绚烂,然而正如晚开的菊花,迎风傲霜,晚节尤坚,道德风范,灼灼其华,让人更加敬重和钦慕。

秋风渐起,金菊盛开。天地澄明,秋光可人,不由触景生情,让人想起宋代韩琦的名句: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秋圃虽老,黄花益香。群芳纷谢之后,唯有菊花凌寒傲霜独自开放,于万类霜天中流香溢彩。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历来被人们作为骨气、节操的象征,借景言情、托物言志,隐喻保持晚节的可贵。当过康熙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裁官的陈廷敬,工诗善文,器识高远,他老家山西阳城所建的午亭山村有副楹联宛然入目: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是康熙题写的,也用“黄花晚节香”旌表陈廷敬,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予以高度评价。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一再强调,出身看本人,历史看现在,一生看最后。说的也是保持晚节的重要,因为这关乎到真正的社会评价。其实,每个人的公众形象都是自我描画的。“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应像菊花一样保持晚节。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年长一岁,开明一分”,黄花耐品晚节尤香的。为老不尊、老而逾矩,自毁形象、晚节不保,走向人生反面的并不鲜见,社会已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反面教材,他们的惨痛教训值得人们记取。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陆游的话足似醒世,如醍醐灌顶。是的,大风大浪都经过,可一念之差、一步之失,也会毁掉一世英名,葬送来之不易的事功。难怪鲁迅先生告诫人们:“一个人最紧要的是‘晚节’,一不小心,可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老年人尤要检点、慎独,不居功,不自傲,敦品励学,谦虚谨慎,自重、自爱、自警、自律,守住底线,保持晚节。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过好自己的桑榆晚景,显得尤为重要。

“黄花晚节香”,是对老年朋友品格追求的赞扬。进入淡泊宁静之年,更要胸襟开阔,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笑口常开,想得开、放得下,有定力、有担当,任它八音齐鸣、众声喧哗,我自岿然不动。只要明辨是非,远离诱惑,紧跟时代潮流,让智慧主宰行为,用真情、真心、真爱,发挥余热,弘扬正气,就能不断奏响新时代的奉献乐章。孔子所云“寿而多辱”,也是说愈年长愈不能丧失尊严、抛弃节操,那样的活法是人生大忌,只会自毁形象、自取其辱。

无论平静或优雅、轻松或操劳地老去,只要留得“黄花晚节香”,都是于心无愧、不负此生的完美境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