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感知世界 智赢未来 上一版3
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亮点多多
专家齐聚大咖云集 郑州“论剑”精彩纷呈
智能时代 传感器无处不在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发布
150余家企业亮相 传感器大会展览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引导核心资源集聚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发布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庆辉)11月9日,在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上,作为主论坛的压轴环节,由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赛迪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正式披露。规划编制了传感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智能传感谷建设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传感器小镇,构建“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有效的集聚手段。

打造郑州新产业名片 抢占智能传感器万亿级市场

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新的产业,郑州为什么看好智能传感器产业?

据规划发布者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传感器产业有万亿级的体量,在国内有千亿产值,随着5G、大数据发展,推动了底层智能传感器网络部署的需求,未来依然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

郑州作为新的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一张新的产业名片释放发展潜力,传感器无异于提供了有利的抓手。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河南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此前印发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并支持创建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进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中试平台建设。

郑州市政府专门制订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培育专案,明确提出“经过3~5 年发展,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呈现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产业链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中国 (郑州)智能传感谷,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

与此同时,郑州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在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优势,拥有以汉威电子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集聚了新开普、新天科技、光力科技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传感器行业企业54家,智能传感器领域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业化水平居于全国上游。

2019年年初,郑州高新区正式委托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

提升城市竞争力

筹建郑州智能传感器研究院

基于河南省以及郑州现有的产业环境和产业基础,规划明确提出两个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利税15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20亿元~5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建设国家级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0家。建设传感器小镇,构建“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一谷即以郑州高新区为中心,重点建设智能传感器小镇,重点发展MEMS传感器、传统工艺传感器、传感器材料、终端等环节,多点则是指航空港区、经开区、郑东新区、二七区等区域,发展重点以智能传感器终端,以现有汽车电子、仪器仪表等存量环节为主,同时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有效的集聚手段。

规划提出,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谋划3至4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推动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围绕“三个特色产业链”和“三个产业集群”的打造,郑州高新区还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如筹建郑州智能传感器研究院以及引进智能传感器的平台带动技术创新,同时推动产学研的平台合作,在已有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资源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共性技术的测试平台,构建郑州的标准和检测,带动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规划和战略中还涵盖政策保障、要素保障、环境保障等内容,通过资源链接以及有效的政策设计,形成良好的招商手段和产业资源链接手段,确保高质量项目的输出和引入。

最终,规划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为首的专家评审团评审通过,旨在打造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产业链完善、营商环境优越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发展系统,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打造郑州经济发展的“新标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