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鳞次栉比高楼起 引凤来栖面貌新
人人争当排头兵 勠力同心做贡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梧桐办事处
鳞次栉比高楼起 引凤来栖面貌新
梧桐办事处志愿者队伍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
周六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启动
梧桐办事处举行升旗仪式
梧桐办事处集体唱红歌

“梧桐枝繁叶茂,高楼鳞次栉比;梧桐引凤来栖,面貌日新月异。”这两句话,是人们用来描绘高新区梧桐办事处最新变化的词句。

今年以来,梧桐办事处以三级动态会议分析为抓手,打造“智慧信访”平台,抓实抓好社区治理创新和“路长制”各项工作,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带动基层发展高质量的工作目标。

三级基层动态分析会议制度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今年春季,梧桐办事处秦庄五组(付庄自然村)与睿智花园、睿智禧园开发商之间的安置门面房纠纷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得到了解决,人们感叹道:多亏了办事处实行的三级基层动态分析会议制度。

今年1月2日,梧桐办事处正式下发文件,认真施行区党工委提出的三级基层动态分析会议制度,要求辖区每次动态分析会议都主动分析上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问题、信访突出问题以及违法生产违法经营违法建设问题。

结合三级基层动态分析会议制度,办事处实行领导班子分包联系村(社区)、党员分包联系群众制度。15个行政村(社区)的党员每人分包3到5户群众家庭,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党员积分公示栏,定制了专门的党员联系群众走访记录本,形成有联系、有考核、有落实、有督察的全套体系。

利用三级基层动态分析会议制度,梧桐办事处对搜集到的问题分类分层次解决,建立问题台账。村(社区)能够解决的,立即着手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办事处研究解决,办事处不能解决的,报区党工委研究解决;始终把群众满意度和新问题、新动态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信号灯”,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如今,梧桐办事处15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面推广三级基层动态分析会议制度,同时创新方式,定期召开信访、“路长制”工作专题三级动态分析会议。截至目前,申报至办事处一级的议题共105个,解决问题90个,剩余15个议题已上报至高新区党工委。

党建与“互联网+”结合 建立“智慧信访”机制

近年来,“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得到运用。2019年,在党建引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思路下,梧桐办事处探索建立了“智慧信访”机制。该办以微信、钉钉应用系统为平台,研究分析传统信访工作机制,通过流程再造、科学量化等标准化设计,实现了信访工作流程实时跟踪、档案云存储、大数据分析和分类展示,取得良好成效。

梧桐办事处以“智慧信访”为依托,开展信访预约机制,将信访人的主要诉求、前期工作成效及各行政村、社区的建设性意见纳入信访预约机制,从源头上了解群众上访诉求。与之相配套的信访工作流程为:村(社区)级干部,主动下访、预约、预报;办事处级领导干部接访,实行专案研判;重大疑难问题上报区级专案研判。

在此基础上,办事处制定了“智慧信访”指标量化标准,对“智慧信访”工作中的主动下访、接访登记、专案研判、调解案例、信访日报等各项指标做了详细划分。各村组(社区)按照指标量化标准实行月排名、季考核,不断夯实基层首要责任,变过去“群众上访”为现在“干部主动下访”,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事处”。

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梧桐办事处“智慧信访”指标完成接访59起219人,实施主动下访359次,开展专案研判36起,完成调解案例9起。

党建引领片区治理创新 志愿服务工作亮点频现

今年,梧桐办事处新班子调整后,决定实行片区制,将办事处区域划分为六个片区,分别设立一级、二级、三级片区长。按照“条块结合、块抓条保、全办动员、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狠抓落实”的工作布局,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科室结合自身职能,组织全办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条的作用;以片区为基础,全员学业务,做好全面巡查;各片区工作体现在精细化管理APP,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遇无法解决问题,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协同高效处理。

志愿者活动坚持走党建引领下的群众路线。梧桐办事处以行政村(社区)及非公企业党总支以上支部为依托,组建22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共招募志愿者5000余人,设置城市志愿服务固定站点28个,将每周六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日”。截至目前,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引导、全城清洁、知识宣传、文明条例普及及群防群治等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次,自8月17日启动“周六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已连续开展“周六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十几期,营造出依托支部、党员领先、群众参与、全员共建的良好氛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梧桐办事处的红马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给全国少数民族同胞留下了深刻印象。

梧桐枝繁叶茂,梧桐引凤来栖。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美丽梧桐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本报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李鹤洋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