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领导干部要有“关键少数”的担当
国家治理必须依照制度展开
市场主体有活力 经济“引擎”才有动力
郑州大都市区 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
扭曲的人生观
郑州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着力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大都市区 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

郭丽莎

国际经验表明,都市圈是世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产业分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打造都市圈成为我国各方共识。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培养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到《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的正式出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示,为“1+4”郑州大都市区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谓“1+4”大都市区融合发展,是指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市与郑州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郑州大都市区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大都市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和理念: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句话道出了城市的本质。同样,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要求是产城融合,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市圈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高级别形态,要求城市由原先摊大饼式、同质化、人口流动性差、城市病突出的粗放发展阶段转向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人口自由流动的集约发展阶段。而推动转变的最终目的是给人民更好的就业、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活。因此,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过程中充分倾听群众声音,做到让群众满意。

二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以跨黄河发展为契机,做好黄河流域治理和沿岸生态保护工作,做到治理黄河、保护黄河、改造利用黄河“三统一”, 完成“变天堑为通途”“变挑战为机遇”的伟大壮举。要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黄河精神,使黄河文化成为沿岸城市的文化标签并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使黄河精神成为沿岸城市的城市精神和市民共同追求。

三要增强郑州大都市区居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加强宣传引导,以主流媒体为主,充分利用“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加大社区、街头宣传栏等多平台、多形式宣传,使“1+4”发展格局深入人心。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让居民切实享受到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同时,制定针对大都市区居民的旅游门票优惠政策,凡持有大都市区五市居民身份证的,在大都市区范围内旅游景点购票,均可享受相应优惠。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公共交通“一卡通”的推广应用,实现“换城不换卡”“一卡畅游郑州大都市区”的美好生活。总之,要使都市区内的居民、企业都能尽快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四要将“多式联运”作为郑州大都市区交通一体化的主攻方向。郑州大都市区要承担探索多式联运创新发展模式的任务使命,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多式联运项目积累经验。要优化各类交通网线和场站的空间衔接,实现硬件“互联互通”。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监测系统和资费结算系统,积极研发公共交通和物流服务系统,实现软件“互联互通”。 鉴于当前多式联运的痛点是信息追踪和联动平台的搭建,因此五市政府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软件研发给予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要坚守招商标准,创新招商方式。《规划》明确了郑州大都市区产业布局,确立了各版块主导产业。在今后的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瞄准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航空港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要坚守高端产业的招商理念,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涉及产业带的招商,城市主体要共同编制招商项目库,共同对外发布招商信息。各市招商部门要联合起来以整体形象共同对外宣传和推介,强化外界对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认知。

“1+4”大都市区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已在辽阔的中原大地徐徐展开,郑州大都市区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动能,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郑州市委党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