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惩戒有法度 育人有温度
美好教育追梦人
事无巨细皆用心
“和风”少年的网球乐土
春晓小学 艺术课程润心田
理想指引前行路
高新区第一幼儿园 家园共育谱新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惩戒有法度 育人有温度

本报记者 周 娟

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意见稿”),对中小学教师可行使的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和不可进行的惩戒措施,拟定了详细要求。意见稿中不仅明确了教师可行使的惩戒权利,同时也指出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不可采取的行为。

意见稿一出,引发了各方的热烈讨论。意见稿明确了惩戒权,让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有据可依。采访中,各方也纷纷表示,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惩戒不是目的,科学、适度的“小惩大戒”,才会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充满教育智慧的戒尺,也更有回响。

手持戒尺 心中有爱

“如果孩子不听话,我是不反对惩戒的。古代老师不都有戒尺么,希望孩子遇到的是手持戒尺、心中有爱的老师。”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奖惩有度、严慈相继的老师才能真正为孩子传递美好,播种梦想。

学生犯错时,教师该如何教育?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以立法方式规范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为老师手中的戒尺提供了尺度。使教师摆脱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让管教有据、惩戒有度。另一方面,也通过完备的程序、有效的救济和监督,确保教育惩戒权规范行使,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做法予以及时纠正,伴之以必要的惩戒,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优秀的学生是必要的。但是惩戒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金水区南阳路二小办公室主任徐胜利告诉记者,教育部公布意见稿后,学校就在11月25日的班子例会上,围绕教育惩戒规则展开了讨论。意见稿为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有利于老师消除“不敢管”的心理,但在具体育人过程中,还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多方沟通。“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说服教育和惩戒教育需要因人而异,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看他们更适合哪种教育。” 徐胜利说,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惩戒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出新时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才是社会各界最关心的,也是意见稿发布的初衷。

有理有据 教育为本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很认同这句话,但是希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惩戒标准更细化,尺度应当更明确,让大家清晰地知道究竟哪些具体行为达到惩戒标准,具体惩戒时适用哪种方式。”家长胡女士说。

“意见稿的出台,很及时很有用,一方面让老师更‘敢管’了,另一方面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七区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表示,教育惩戒要真正落地,对于老师依据实际情况的执行力提出了更细致、具体的要求,规则确定只是第一步,真正要用好教育惩戒权,既需要拿捏好尺度,发挥最大效果,还需要一个各方磨合的过程。

早在十年前,张卫东就针对当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在省内有关专家的指导支持下,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了“运用温馨班规、实施教育惩戒”的实验研究,并承办了“中小学教育惩戒研讨会”,他撰写的《运用温馨班规,实施教育惩戒》研究报告,被评为“首届河南教育名片”。张卫东说,“温馨班规”是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充分讨论,对惩戒达成明确认识后制定的,这份班规,全班学生共同制定,共同确定惩戒措施,共同实施,最终使之落地,达到很好的效果。“温馨班规”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随时修改,确保惩戒有度的同时,也传递育人的温度。张卫东告诉记者,做好教育惩戒,关键在于学校如何依法制定更为细致的校规校纪,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过错行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让教育惩戒具有可预期性,引导学生约束行为,纠正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敬畏。

家校联动 互通互信

“孩子自从上了初中,就变得有点叛逆,有时候家长说的话不听,但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都会认真去做。”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支持教育惩戒,这样家长可以轻松很多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都和刘女士持相同的态度,认为孩子大了自己管不了,干脆放手,交给学校管。

“无论是否出台教育惩戒规则,教育都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事,需要家长足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郑州七十九中校长王斌说,不能指望教师只用教育惩戒权,就能把“熊孩子”管好。家长也不能因此“一推了之”,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管束教育是家长应尽的教育职责。

王斌表示,对于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想要正确地教育孩子,家长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树立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就拿教育惩戒来说,在家中,家长就应该首先与孩子立好规矩,让孩子明白是非,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在家里无原则溺爱孩子,即使到了学校,老师的惩戒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让孩子明白规则,到了学校,老师“小惩大戒”,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家长与学校建立充分的沟通、信任和互助关系,那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化解在前端。

教不严,师之惰。严管是为了厚爱,教育惩戒的原点和终点都是教育,惩戒只是教育的手段,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育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