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推动中萨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锻造政治素养 砥砺奋进精神 引领带动郑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省政协领导在郑州宣讲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以实际行动推动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发现 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
研判分析经济形势 谋划推动下步工作
郑州航空港区博物馆 聚落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2019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河南省“三散”污染治理 专项督察组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丝绸博物馆省文物局等公布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发现 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
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品残片

本报讯(记者 成燕 文 李焱 图)在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仰韶时代中期的丝绸距今5500年左右,早于距今4000余年的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的丝绸,为当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丝绸。昨日,在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揭牌仪式上,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等公布了这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丝绸起源一直令世界瞩目。郑小玲说,2015年以来,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巩义双槐树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开展工作。

赵丰告诉记者,2017年和2019年,该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对荥阳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碳化织物的纤维材质和组织结构进行鉴定,根据碳化痕迹孔隙和残留纤维的电镜观察,发现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根据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可以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品的残存。这与20世纪80年代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郑州市汪沟、青台遗址发现的丝绸和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骨雕家蚕,确切证明了中国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家蚕制丝。

“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特质,我们常说,亚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伦,棉花源自印度,丝绸源自中国。此次发现对研究中国丝绸文化起源、传承中华5000年文明有着重要意义。”赵丰高度评价此次考古发现的重要价值。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告诉记者,结合仰韶时代的最新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丝绸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黄帝时代,丝绸之源在郑州。中国可能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丝蛋白,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饰有线纹,个别器物底部发现有布痕,说明原始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更早阶段已比较发达。

中国丝绸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表示,以新成立的郑州工作站为平台,该基地未来将加强与郑州考古单位及科研基地协作,为探寻中国丝绸文化持续探索新方法。 (相关报道见8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