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水定城,以城护水”
探索乡村产业融合 发展的现实路径
如此弄虚作假必须严惩
保价·保驾
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应从四个方面着力
“限塑”依旧艰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水定城,以城护水”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郑州优势

赵 斐

黄河自西向东奔流,流经9个省区、8个省会城市,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郑州作为黄河哺育滋养了3000多年的一座城市,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独特的流域地理位置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使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

郑州依黄河生,是流域内建城最早的古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郑州、西安、洛阳、开封和安阳等古都城市,占中国“十大古都”的二分之一。其中郑州商城作为3600多年前商朝的王都,1955年被考古界发掘出来,2004年被确立为中国“第八大古都”,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首先,郑州是黄河流域建城最早的古都,它选址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水患较少的南岸,黄河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与下游泥沙夹杂,或纯沙的土壤环境相比,郑州土壤黏性高、硬实,黄河堤坝不容易被冲毁,为郑州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文环境,3600多年前的商都仍然保留在今天的郑州中心城区范围内,使古老的都城文明在现代都市中得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其次,郑州商城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青铜文明,在探索夏商周三代文明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充实了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州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是保护和治理黄河的重要节点

郑州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以上河道为晋豫峡谷段,水流湍急;桃花峪以下河道河面开阔,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导致河床不断抬升,逐渐高出堤外地面,成为“悬河”,非常容易泛滥成灾。郑州北临黄河,南依嵩山,西靠邙山,东接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保护和治理黄河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的王景治河、贾鲁治水都与郑州有关或发生在郑州。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53年底由开封迁往郑州,更加凸显了郑州在黄河保护和治理中的特殊地位。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对于郑州在治理和保护黄河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黄河水利委员会多年保护和治理黄河的经验,给黄河流域9个省区提供技术和经验指导;二是要做好郑州以北黄河沿岸水土保持和堤坝加固工作,建设好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沿河生态旅游业,使黄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为全流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效应。

郑州作为黄河干流唯一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引擎

近代以来,凭借独特的地势和水文地理环境,郑州在跨河铁路选址方面优势明显,清末芦汉铁路(今京广铁路)黄河大桥就选址在郑州,于1905年建成,是我国最早的黄河铁路大桥。1908年汴洛铁路修成通车,与芦汉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成为全国性铁路交通枢纽。与此同时,郑州作为清末黄河流域三大自开商埠之一,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城市人口从长期的不足万人增加到几万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一五”期间郑州被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郑州的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快。步入新时代,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先后落地郑州,以及“米”字形高铁逐渐成形,使郑州的发展日新月异。2017年,郑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逐渐由一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长为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郑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以水定城,推动城市河流再生,在注重保护黄河生态的基础上,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城市魅力,吸引人才聚集,为郑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高城市的区域聚集性、辐射性,进一步增强城市群的聚集度、联系度和中心度,推动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的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